有文化内涵文化情调的古人总是把日子活得很优雅,很从容,很淡定,故他们做起事情来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躁的。可是在现代,我们与古人的那一份优雅,那一份从容,那一份淡定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我们干什么都是急急忙忙,风风火火,无论买票坐车还是上班等总是急急忙忙,催三督四的,好像晚点了,就什么也赶不上了,也好像屁股后面跟了一批狼撵似的,你不赶着,狼就要吃了你似的。其实有些做法明显都是多余的,可是我们总是这样的心态,就像闹饥荒一样,什么时候都要抢先一步,唯恐落后一步大锅里就什么都没有了一样。我把这样的心态归结为国民的焦虑心态。 为什么我们这样焦虑?什么事情不能悠点儿,慢一点,多出古人的那一份优雅呢?孔子教育学生,还在暮春时节带领“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而我们的老师学生呢?成天都是急急忙忙的样子,好像狼在后面撵一样。我们从来没有这样优容自在的风度。我们的做法,好似我们如同古人一样惜时如金,可是我们并没有把教育搞得那样的好,钱学森的大师之问似乎还在耳旁萦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这是什么原因。功利使然,我们的教育功利心太强,总是看着那分数,看着那升学率,其实我们在急急忙忙中丢掉了品味思考的一环。简单粗糙的生活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不能从容不迫的思考,耐下心来做学问,于是这就闹出了世纪之末钱学森大师的经典之问。 每每看着孩子纷乱的书桌,我就质问孩子为何不能把各种资料书籍放的整整齐齐,孩子总是焦躁的说”忙“,难道再忙也不能把自己的东西整理整理吗?须知整理自己的书桌也是培养自己做事有条不紊的一个好习惯。什么资料无用,什么书籍有用,在整理中你也积极参与了思考,这样到你再使用什么时总是很能方便地找出来。而不是这里找,那里找,找不见,最后不找了,它却出来了。因此,人生必要的优雅和从容淡定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反而让你在匆忙中打点了自己的思绪,重新整理了思维,知道自己怎样做更好,怎样做效果不好。因此忙中偷闲,忙中优雅一下,往往还是人生很好的调剂。古人朱用纯在治家中总结了一套口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人那一种优雅的生活的风范,试想,没有这样的闲情和从容淡定,哪能总结出这样精当的治家格言呢?而且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尊崇与效仿。 我曾经在书店流连,翻到了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感觉古人真正活的优雅,他们品石、赏花、论茶、谈笔墨纸砚等等,都谈得头头是道,优雅风致至极,不论是论诗还是作赋,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琴棋书画对于他们而言,真是样样精通。而我们现代人呢?匆忙的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真没有吗?不是,原因在于我们内心焦躁,这样的情绪也会传染,我期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克服这个焦躁,活出生活的优雅来,活出生活的质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