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不仅如此,连那些愚人也会乐水的!实因为水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水不但能够让我们人类净化环境和身心,还是万物生长必备的给养。 古人把水作为世界组成的五大元素之一,也是因水的普遍与重要。风调雨顺,利于农事,旱涝不均,影响生计。自古以来,人类和自然界所展开的斗争,主要就是表现在治水一面。疏通河道,方便舟船行驶;截流开渠,广润万千良田;高筑堤坝,防范水患生成,涂炭生灵。但由于治水条件之滞后,古人又常遭水困,因此大禹王能因治水有功而被拥戴为君主,虚拟的掌管水事的河神海神也能倍受尊崇。 江河不拒细流,才会波澜壮阔;弱水锲而不舍,也能水滴石穿。抽刀断水者,是不懂水至情至柔之物性;恨水不逝者,是没有水和缓平静之心态。 古人临水自照时,因人而异,又能得出不同的感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将流逝的时间比作东去的流水,引人萌发生命无常、时不我待之感嗟。杜牧之“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句,又意味深长地劝人要把握好时光,莫让青春虚度。刘禹锡屡遭贬谪,因而有“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之慨叹。李太白金陵酒肆中送别友人,以流水喻情长,生发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之幽怨。南唐后主李煜一句“此生长恨水长东”,是怪那流水不谙满腹的家仇国恨。他连近代的张心远先生,在追求冰心女士而不得之时,也要怪罪于水,因“恨水不成冰”,遂改名为张恨水。水,万千年来,即是如此承载着人类的万千兴致,不舍昼夜,默默东流。 古人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把水文化完全洞悉之后所得到的人生感悟。“小人之交甘若醴。”甘醴浓郁却易于挥发,酒肉之交难以长久。淡有淡的好处,过密则疏,过近则远,是以以平淡为最好!左倾可以对友人讽喻规谏,右倾又能够与其肝胆相照、福祸与共。 水,仪态万方,能屈能伸、可方可园;可以汽化升天,可以冰固不动;可以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广润万物,可以虚怀若谷厚德载物美丑兼济。其乐观向上,常获“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志向,又细致灵秀,总有“泉眼无声惜细流”之情趣。 弱水三千也可当作一瓢饮,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而乐;一滴水中也能够反映出整个世界,释迦牟尼佛曾指着桌上的一杯水对僧众们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有人在遭遇坎坷后会一蹶不振、心如止水,而有的人又会如涓涓溪流,时刻奏响着生命的欢歌。对于各个不同的情感体验,佛还曾以水作比:“譬如饮水,冷暖自知。” 西北少水,古西北人浑厚质朴,东南多水,故东南人聪明细腻,实在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 现代科学考证,水实为生命之源!一切的地球生命,最初可能都生自于水。这种观点颇能佐证贾宝玉先生的那句着名论断:“女人都是由水做成的,男人则是用泥做的。”其实认真想来,那男人也何尝不是用水做成的!没有水,怎能和成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