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昭君出塞的故事,自然就会让人想到有着落雁之容的王昭君和使她远嫁匈奴的卑劣画师、小人毛延寿。 据《世说新语》载,汉元帝时,后宫宫女很多元帝就让画工描绘下她们的相貌,想找哪个宫女,就翻阅图像召唤。宫女中姿色平庸的,都向画工行贿。王昭君容貌姿态非常美丽,但她不肯苟且求画工,画工就把她的容貌画得很难看。后来,匈奴前来和亲,向汉元帝请求赏赐美女,元帝就让王昭君充当出行。召见以后,看到她那么美丽,又舍不得了。但是王昭君的名字已经送往匈奴,不好中途更改,于是王昭君就去了。 王昭君和毛延寿的故事,虽然杜撰的成分多,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流露出也多是对这样一位绝色美人的惋惜和遗憾,好像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好像她出塞嫁匈奴活得多屈辱、过得多不幸福。“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就是最好的写照。凡此,都能从中窥出人们对她远嫁他乡不能侍君的遗憾。 但这真的就是王昭君的不幸吗?我看未必。我们且不说昭君出塞,缔结了匈奴与汉朝和平,为西汉的大一统立下了卓着功勋,单就她个人来说,也是成就了她自己的幸福。要我说,这本来就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试想,若王昭君一直呆在后宫,能否混下去还真是两码事儿。从史册上的那么多的残酷史实来看,后宫生存靠的绝不是美貌,这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单从王昭君不逢迎(或是不懂)毛延寿这一行为,即使她留在宫中,熬到白头,“闲坐说玄宗”都还算善终,更大的可能,她的美貌会为自己招来祸事,在后宫倾轧中充当炮灰!——连逢迎画师的事情都做不出,更不要说能谙那残酷之至的后宫争斗了!所以,打死她都不能适应那样的环境的呢。而嫁到匈奴做单于王后就不同了,她是个王后,至少是个正室,不用看其他女人的脸色。仅从这一点,在当时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单就她不逢迎毛延寿这个小人这事儿,就是个不小的错! 想想吧,当是时,那些后宫佳丽们,不管是来自家财万贯的豪门千金,还是来自家境殷实的小家碧玉,还是家境殷实的山野民女,无不倾尽私囊重金,以图毛延寿能手下留情,在画卷上为她们增添姿色,目的就是为让皇帝一览到“玉容”,进而宠幸自己,安享荣华富贵。但王昭君呢,自恃美冠群芳,鹤立鸡群,根本就用不着欺瞒天子,对那位画师不屑一顾,连正眼都不瞧他一下。那个毛延寿,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相反,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诈卑鄙的小人。受到昭君这样的冷遇,那个气啊,他会善罢甘休吗?于是呢,就有了传说中的故事情节:他故意把王昭君的画像描绘得十分平庸不说,还在画像的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而正是这颗黑痣让汉元帝对王昭君顿起嫌恶之心,因此,五年过去,王昭君仍无缘面君。一直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觐见并请求联姻才使得王昭君命运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她自请“充行”,汉元帝欣然应允,入胡后便做了王后,被称为宁胡阏氏,不仅对改善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也成就了她自己的幸福,并名留青史,今天内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是的呢,虽然远嫁边境,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比不上帝都,但细想想,那所谓的繁华,那所谓的荣耀,那一点能属于她一个深锁后宫、甚至一生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的卑微宫女呢。而在美丽的大草原,她身为王后,不用为衣食住行担忧,不用为得到皇帝的宠幸费劲脑汁,更不用担心宫闱间为了生存和利益的殊死争斗,妇随夫唱,生儿育女,安然自得,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做着幸幸福福的女人。这难道不是大幸福吗?! 也许,昭君的幸福只有昭君自己最清楚。——那幸福岂是没有遭受过那样艰难磨砺的人能体会得到的呢,可能一辈子都体会不到的呢。应该是这样! 我为昭君庆幸!这亦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王昭君的幸福结局还是因了她自己的宁坐冷宫也不肯屈服的高风亮节,给自己种下一个善因,最终结下一个善果,成就了她自己的大幸福,也成就一段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幸甚至哉! 当然,毛延寿也得到了惩罚。再回过头看故事的结局。当挑选了良辰吉日,送昭君出塞的临行之日,为示隆重,汉元帝特意安排了送别宴会。经过精心装扮的王昭君一出现,四座皆惊:她不仅貌赛天仙,而且举止端庄,言辞大方,仪态万方,这让汉元帝后悔不及,看着这位“丰容靓饰,顾影徘徊”的翩翩美人,他无论如何也与画像上的那个大丑八怪联系不起来,真是莫名其妙!但无论如何,君无戏言。事已至此,汉元帝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苦笑着将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国色天香拱手让人。送走了呼韩邪单于夫妇,气闷难消的汉元帝立刻传命有司彻底调查此事,后来终于查出是毛延寿故意陷害,而且还有其它很多画工也有那样的行为,汉元帝大怒,将失去王昭君的不甘与懊悔,全部发泄到毛延寿的身上,于是不仅下令将毛延寿以欺君之罪问斩,还把安陵人陈敞,新丰人刘白、龚宽,下人杨望等都杀掉了。无耻小人也最终得到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