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一次长城,恐怕是不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思想,因为,每每看着美丽的长城图片,看着蜿蜒不尽的长城犹如虬龙一样在崇山峻岭爬行,常常会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一种自豪之情。然而,当我来到朝思暮想日夜期盼着的长城面前时,我和游人一样胆战心惊的在陡峭的山岩上建立的城墙上爬行,以前那种豪情满怀之感顿然消失,心中早已蓄积的赞美长城的情怀的诗句忽然不知跑到了哪里? 看着游人一步一步蜗行着,我亦同样,不必嘲笑别人的胆怯,我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向下一看,竟然有点目眩。幸亏身边还有景点为游人建设的安全扶手。我和大家一样才刚刚上了一段城墙,到了山上的一个垛口,可是再向上望去,前面还是依山而建的城墙,城墙再随山势向上攀登,其陡立的形势丝毫没有减弱。望望盘旋而上的城墙,不光我,还有很多游客也灰心丧气了,大家于是站在第一个垛口,互相拍拍照,留留影,然后又哆哆嗦嗦的抓住扶手往下爬行。不长的一段城墙,竟然是步步留心,处处小心。我真的怀疑现代人是不是退化了,因为这是古代的御敌的城墙,士兵们不仅在遇到敌情时要快速到达垛口,而且有些可能就要站在陡峭的城墙上和爬上墙来的敌人作战。这样陡峭的城墙,我们这么多人抓住扶手都是胆战心惊,那么那些还要拿着武器和敌人作战,并且没有今天这些扶手来壮胆的士兵们是怎样的勇敢坚毅了。这些都是现代的我们难以想象得到的。 再进一步想,不说古代的士兵们拿着武器在陡峭的城墙上与敌人作战,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的危险,那么,要在这陡峭的崇山峻岭上修建这么宏伟的城墙的工匠们和民夫们又是凭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些巨大的石头运到山上,把那些厚重的砖块一块一块驮到山上,这么宏伟的城墙要用去多少石条,多少砖块,真是难以计数。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社会我们自然可想而知了,几乎全凭借着人力而为。史书记载:秦始皇修建长城征发三十万民夫工匠,死者不计其数。在这样陡峭的山上建立城墙,其难度可想而知了。艰苦的劳役,非人的待遇,皮鞭下的屈辱,还有饥饿,疾病,灾害等等各种不可预测的灾难也许都会降临,想想在这宏伟的工程下又会有多少无辜冤魂。难怪民间流传有孟姜女哭倒长城一说。余秋雨在其《都江堰》一文里写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我赞同他的观点。长城耗费民力之大之多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工程,无论是战国时期,还是至秦达到盛期,后面各朝各代似乎都在延续修葺着前代人们留下的宏伟工程。修建长城的统治者们无不是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可是又没有一个统治者能够做得到。长城除了在御外敌上能够发挥仅有的一点作用外,可是何尝又能防御得住城墙内的祸乱呢?看似亡掉的朝代是被异族吞噬,其实何尝不是被自己内部的腐朽泯灭了斗志?所以,长城的作用除了让统治者们有一点心理安慰以外,再就没有多大功能。因为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不是长城,而是民心。惟有坚固的民心才是最最牢固的长城。在这一点上,都江堰就要温柔的多了,它给予的是滋润,是施舍,是富庶,是稳定的民心,难怪人们要千年赞颂它了。 长城,本来我是蓄满了豪情要好好赞颂一番了,可是在战战兢兢的游人和我的胆战心惊地爬行下,我不得不生发出这样的一番感慨,这真是始料不及的。看来听景和看景其实往往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