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晚去公园散步必经过一家饭店门前,晚上饭店吃饭的景象可谓车水马龙,食客们每每将车胡乱停放,占据着行人通行的路面。我散步回家正是食客们散场的时刻,常看到那些酒足饭饱的食客们随地小便,相互打骂,高声鸣车喇叭,甚至动用拳脚的不文明情景。 夏天有一段时间,或许是因天气非常炎热,人情绪易于激动的原因,食客们不文明现象更是频繁发生。小区的住户深受其害,可又敢怒不敢言。 初秋的晚上,我刚出公园东门,耳畔就传来一阵悦耳的乐器声。和着凉爽的月色,犹如天籁的清脆梵音传得很远。停住脚步的我,循声寻找声音的源头,声音是路南侧原先一家饭店传出来的。这家饭店现已转行,十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天天晚上来此聚集,一起诵经拜佛。 感觉好奇的我轻轻地走到窗前,透过黄色窗帘之间的一点罅隙,努力地探询佛堂里面的情况。只见佛堂里面烟雾缭绕,案桌东侧墙面上供奉着佛祖的画像,端坐莲花台的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案桌上还有几尊白色的观音瓷像,旁边摆放三碟晶莹剔透的水晶果盘,果盘里盛满苹果与小西红柿贡品,香炉向上袅绕着冒着檀香的气味。画像左右两侧立着高高的烛台,红色电动灯泡透射出恹恹的烛光。 佛堂的参佛气氛宁静祥和。一台彩色电视机正播放着诵经大会的场面,上万人正在默诵阿弥陀佛的经文。佛堂地面铺设的水晶地板光鉴照人,蒲团上跪立着的一人将三炷拜佛的檀香举高过了头顶,墙角东南侧一人正不时敲击清脆悦耳的乐器磬。每晚8点钟左右,那些信佛的善男信女会不约而同地骑电动车来到佛堂,或念经,或进香,或拜佛,在狭小的空间里满足着礼佛的心愿。 静静伫立城市狭窄空间不起眼的佛堂,竟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 饭店原是那家儿子与媳妇开设的,父母亲因饭店油烟、噪声、车辆停放等扰民原因,被邻居们说成自顾挣钱而缺少起码的道德良心。经不住领居们的指责,原本年轻时就信佛的父母亲,劝儿子与媳妇放弃开饭店挣钱的机会,将饭店的厅堂改造成了现在的一间小小的佛堂。父母亲的参佛行为竟影响了周围许多人。每天晚上有一班人会自觉准时来这里聚会,念经礼佛约两个钟头左右,然后各自回家。久而久之,马路上不文明现象少了,邻里关系也比以前更加和谐了。 有一天晚上,我拦下一位礼佛结束骑电动车即将离去的年轻女子,与她攀谈起来。 “我看你们念佛时非常认真,挺虔诚的,天天都如此吗?” “那是自然,晚上在家也没有什么事情,来佛堂念念经拜拜佛感觉精神好多了,总算是有一种精神追求吧。” “为什么不去寺院呢?在这个狭小吵闹的地方也能参佛吗?” “寺院都在深山里,很远不方便呢,什么地方都可以参佛呀,何必跑那么远呢。” …… 好一个“什么地方都可以参佛。” 听着年轻女子的话,让我怔怔地站在原地,沉思了良久。 提到念经礼佛,在常人的印象中自然就联想到深山寺院,高高的殿堂与巍峨的庙宇,烟雾缭绕的香烛,金光闪闪的佛像。佛在人们头脑中总是那样高大神秘,深不可测,佛总是离尘世很远。常人的理解其实是对佛的曲解,诚然因深山寺院较为偏僻安静,远离尘世的原因,便于使人心神宁静参悟与修佛,而如能够在喧嚣热闹嘈杂的城市,闹中取静,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参佛的世界,乃是人生一种大境界,大智慧。这样看来,佛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每一个身边,日常生活中一举一颦,一言一行其实无不包含佛意。佛家提倡人人皆可成佛,即心即佛,一切心为一切佛,就是这个道理。 道家提倡道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庄子甚至提出卑微的道在蛆虫与屎溺中。其实佛也未尝不是这样,什么地方都能参佛,人人都可以成佛。 忙碌的现代都市人,只要心存善念,心中有佛,参禅礼佛何必跑到深山寺院,在热闹嘈杂的都市也能获得一方宁静的净土。普度众生的佛教,即使身处喧嚣的城市,哪怕只有一处不起眼的场所,也能化喧嚣为宁静,化邪恶为善良,佛光也能够照亮人间真善美的天堂。 城市把佛堂安在僻静一隅以净化污浊的空气,世人更需要把佛安装在心中净化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