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样一位步履匆匆的北方人看来,扬州的瘦西湖除了没有杭州西湖的白堤和苏堤,没有断桥,没有岳庙,没有苏小小墓,没有白娘子与许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外,自然景色应该可以和西湖相媲美。不然的话,也不敢起一个与大名鼎鼎的西湖相连的名字! 事实上,瘦西湖作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早已是扬州一张蜚声中外的旅游名片了。当我于仲秋时节进入湖区,乘坐在画舫之中,穿梭于十里湖面时,只觉得瘦西湖的湖光山色一点也不比西湖逊色,沿湖那些点缀在花红柳绿之间的大虹桥、五亭桥、白塔、卷石洞天、徐园等景点十分独特,整个景区犹如一幅次第展开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那么,瘦西湖为什么称“‘瘦’西湖”呢?瘦西湖果真“瘦”吗?从规模来看,与杭州西湖相比,呈反“厂”形状的瘦西湖,确有一种清瘦、婉约的神韵。然而,它的名字的真正出处是清代钱塘诗人汪沆的诗:“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我看来,瘦西湖的名字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妙就妙在“瘦”字。瘦西湖景色堪比西湖,规模比西湖要小,明里不承认输给西湖,巧妙地借用一个“瘦”字。“瘦”既有“细”“狭”的意思,又有“精”“巧”的意境,到了今天还正好迎合了爱美女士追求苗条的时尚。这妙不可言的“瘦”,不正暗藏了扬州先人们的睿智和精明?! 瘦西湖兴建于清康熙年间,繁盛于乾隆年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南巡,每次必到扬州,而凡到扬州则必游瘦西湖,可见瘦西湖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了。前几年去苏州、杭州旅游,了解到苏杭也是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热衷光顾的地方,那里的众多名园里留下了他们的御笔题词。 两位发端于白山黑水的爷、孙皇帝,却对江南的山水美景情有独钟。我思量,坐拥天下的他们,应该不是游山玩水、乐不思归吧? 据史料记载,清军入关后,为了尽快统一全国,大举向南方进军。1645年,清军包围了扬州城。南明将领史可法率领城中军民殊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而被破城,史可法被俘斩首。清军为了泄愤,展开了耸人听闻的十天大屠城,整个扬州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如果联系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血腥的一幕幕,是否可以这样推断:清代两位有作为的皇帝,通过建园游园的方式与民同乐,起到了消弭仇恨、推动融合的积极作用,从而为缔造康乾盛世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皇帝钟情于山水,自然就产生了一种导向作用,山水园林景观便在江南大受推崇了。除了官方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造外,一些名门望族、商贾大户也加入其中,毫不吝惜地大把大把花银子,私人豪宅名园也就更多地出现了。 在杭州时,我曾游览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位于西湖边上的“胡园”,让人们在见证奢华的同时,也记住了“富不过三代”的遗训。 扬州的瘦西湖边,也有一处名为“个园”的园子。园子的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他用了相当于当时江苏省一年财政收入的白银建造此园。主人对竹子十分偏爱,园门两侧竹叶扶疏,园内更有多处竹林或竹景。因竹叶的形状像“个”字,“竹”字的一半即是“个”字,主人便为园子取名“个园”,实在是太有“个”性了。个园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它旨趣新颖,结构严密,尤其以“四季假山”最为有名,营造出了“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诗情画意。这座私家庄园,被誉为园林的孤例,就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之珍品园林,可见其在中国园林中的尊贵地位了。 另外,园中各类建筑的式样、布局、装饰都十分讲究,寄托了主人美好的期盼和理想。只可惜,他的几个儿子似乎厌倦了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并未按照他的意愿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商人,而是纷纷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看来,世事的发展变化不能尽如人意。 如今,这秀比西湖的瘦西湖景区、富商巨贾的庄园,主人皆换成了我等百姓。游乐其中,玩味古今,倒是别有一番轻松心境!(汪清龙:西安市北二环与朱宏路立交桥东北角陕西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