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母子俩,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观点不同,说不到一块,为此心中都不愉快。现在让我略说几例:
1、去一个地方,一出门儿子就要打的,母亲说,只两站路,打什么的!走吧!走走还能锻练身体。
2、水管漏水了,母亲找出工具要自己维修,儿子说,你坐那儿歇会儿吧,我打电话找个修理工来。
3、为了节约用水,母亲把洗脸水接到水桶里,再用这水冲马桶,儿子见了说,一方水值几个钱?用不着这么节约。说着就把下水管又插到下水道中去了。
4、儿子一回来,电脑、电灯用不用都开着,母亲见了就关,说,你一回来就得撵着给你关灯,一点也不知道节约!儿子笑着说,那能用多少电?关来关去的我嫌麻烦。母亲说不是省电不省电的问题,我看着心里就不舒服。
5、家里的破烂,纸箱、纸盒、瓶子等,儿子要扔到垃圾箱里去,母亲说,你放那儿,我集攒集攒拿去卖!
6、儿子说,把电视换了吧!母亲说,为什么要换?看着不是好好的吗!儿子说,太小了,换个大的吧!母亲说,32寸还小呀?不换!别花那框外钱!一天趁母亲不在家,儿子买了个46寸的液晶回来。母亲回来后见电视已换,无可奈何地说,这旧的咋办?儿子说卖给收破烂的吧。母亲说,兴能卖50元,先放家里吧。过了两天又说,放这儿点地方,干脆送给那家打工的吧。后来就让那个打工的拉走了。
7、儿子做饭,锅开了,照样大火,母亲看见了,就把火关小,自言自语地说,也不知节约点气!儿子听见了说,气票用不完。溜馒头时,为快一点溜透,母亲总把馒头切开,儿子说,切开溜馍的香味就跑了,以后别切了。母亲说,不切开要费好多气呢!
8、母亲说,买点面回来咱自己蒸馍吃吧,街上卖的太贵,一块钱4个,也小得可怜。要是自己蒸,能节省一半。儿子说,人家能吃起,咱吃不起?你别摊那个麻烦了!母亲辩驳说,不是也没自己蒸的好吃吗!
9、一天母亲问,我挂这那几个塑料袋谁见了?儿子说,我把它扔了。母亲不满地说,这是买馍的袋,干净的,我挂这儿还能用,你呀,可真勤快!儿子嘟囔说,一个袋子2分钱,等会我给你买一捆去!母亲说,你认为我心疼那2分钱啊!
10、儿子要买车了,母亲不太同意,说,你不就是上下班,又不到哪去,要车干啥?你也不算算账,养个车一年得多少钱!儿子说,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们大都有车了……母亲说,说来说去,还不是虚荣!
11、电价实行阶梯收费后,母亲生怕超标,不停地看电表,并且把电热壶、电饼档和烤箱收了起来。儿子说,你别怕,超不了!就是超过180度,超过部分才按高价,那能有几个钱?母亲嗔道,你又说钱!
12、母亲问,儿子,你工作好几年了,存多少钱了?儿子说,我是月光族。母亲说,你工资好几千,为什么不存点?我当年几十块钱工资,每月还存20块呢!你看这个电扇,是咱家第一台大件电器,上世纪80年代初买的,80元,要不是每月存那几个,咋能买得起?儿子听了说,钱就是让花的,花了再挣!现在傻子才存钱,存一个赔一个,今天你存一块,明天就成八毛了。母亲说,你要是一个不存,明天不是连八毛也没有了?
13、母亲说,剩饭别倒,明天早上我热热吃。儿子说,说你多少次了,剩饭不能吃,会产生亚硝酸盐。母亲说,我吃了一辈子剩饭,也没见吃死!
好了,由此你可以看到母亲和儿子的不同了吧!
也许你会说,可能是母亲差钱儿子不差钱吧。但是我要告诉你,是否勤俭节约并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而在于习惯。实际情况是,母亲的退休金远远高于儿子的收入。儿子买房,母亲支援20万;儿子买车,母亲支援10万。母亲扣来扣去的时候,她并不是为省那几个钱,而是正像她说的那样,看着无缘无故的浪费,她心里不舒服。她知道一切东西都来之不易。
李嘉诚对儿子有10条忠告,而“克勤克俭,不求奢华”是第一条。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富豪,这不能不是他创造财富的秘笈之一。
当前中共中央提倡勤俭节约,实在是切中时弊。公务消费要勤俭节约,家庭消费也要勤俭节约。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养成习惯,形成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