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本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或许,是这些课文内容和彩色简单的插图,又把自己带回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记忆画面里面,重温了那天真无忧的童年时光。或许,是里面那些天真、纯洁、可爱、懂事和不懂事的小朋友给予我的内心的纯真回归和感动。《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里面的那个小男孩,以及售货员阿姨的小女儿,真使我感动……此时的我真想回到小学的生活,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们一起游戏成长(或者干脆就不长大!),单纯、可爱、无忧无虑,希望永远都可以不用长大。每天读《小蝌蚪找妈妈》、《雪地里的小画家》、《一去二三里》……看《苦柚》、《小鹿的玫瑰花》《葡萄沟》、《日月潭》……背白居易的《草》、杜甫的《绝句》、杜牧的《清明》李白的《静夜思》……听老师讲《丑小鸭》、《灰姑娘》、《海的女儿》、《一千零一夜》、《白雪公主》、《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或许,我这是在逃避成长和社会的现实。但是,我觉得,这些倒更像是在我的生命之初的真善美的美好的诗意启蒙。而且,至今,这些对于我的性情的影响非常之大,对于我一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如今,深爱着(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我,定是当时启蒙阶段对真善美的感知领悟和热爱并付诸于行动的结果……
很高兴,发觉自己的童心尚未泯灭,心中的童年情结还如此的根深蒂固。我倒是多么愿意这一生就沉浸在这种童年的纯美与天真里面。用一颗未经尘世浸染的纯洁心灵去感知真善美,去信仰真善美,去呵护真善美。我这人是没有什么具体的一种宗教信仰的,以后也不可能会有某一种宗教信仰,毕竟,只要是一门具体的宗教信仰,其教义就难免不偏颇,不狭隘,难免会禁锢一个人的思想。也如周国平所说,某一宗教的信教徒,他心中未必是真正有信仰的,或许只是追赶一种潮流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谋生手段,而一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心中也不一定是没有真正的信仰的。假如真要给我所信仰的东西皈依于某一个宗教,我倒很愿意把自己信仰的真善美叫做自然宗教——与人类的社会宗教一点关系也没有!
或许,许多情感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我对着小学的语文课本的课文与插图以及里面所蕴涵的童真童趣的狂热喜爱,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如今,当你再捧起小学的语文课本,你可能激动地不敢贸然翻动它,要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在认识阅读它的文字和插图的时候,眼泪真的会因为内心的美好天真的童年体验、感动和慌乱而喷涌而出,这时,你便开始意会我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假使,有人说,这课本有好多说教布道的成分在里面。可至少,这也是一种隐含在真善美之中的诗意的纯情的说教。不是那种露骨的政治和道德说教。或许,没有一个人会把他自己小学时所受到过的真善美的启蒙当成是机械的接受一种政治和道德说教,毕竟他是用自己的纯洁天真的心灵去感受和识别的,并且是本能的去维护这真善美。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面的那个纯真勇敢的小男孩。儿童对真善美的感知和维护是出于主动而不是被动的,他们嫉恶如仇,儿童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秉性。他们是用心灵去感知的,不像我们这些成人,把心思都用在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利欲和琐碎之中,麻木、冷漠,身边无处不在的美的细节都没有空暇、没有心田去感知和升华了。儿童的感知细腻而准确,不会用华丽的语言来堆砌和形容,所以,他们的感受也最真实自然,童言无忌差不多也可以表达这层意思……由此也可见,说教的内容是很难融进儿童的生活的,更多是自己的感知理解,只有成人,才会因为某些现实的利益而乐于接受说教和布道……
如今,反倒有点害怕,书桌上还放着一本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不知道翻开来又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和叹慨。怕里面太纯、太真、太善、太美,而这个社会现实全然不是这个样子,自己会沉浸在那“童话世界”里无法自拔,然而却终究要出来,最终梦醒时的残酷和尴尬,怕这尴尬会让我逃避现实、逃避社会。这样,灵魂的煎熬太激、太深、太痛苦……
或许,我不应该表达这种悲观。而是应该欣慰,毕竟,这十几年来,社会变了,自己也变了——长大了,而那小学语文课本给予小朋友的真善美的诗性启蒙和那样一种童年书本环境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它仍旧在“引导”儿童走向一个心灵的童话王国,让儿童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和希望……
人之初,性本善。即使这种说法不科学,我倒是愿意自己骗自己说这是真的!至少,我如此信仰。
人之初,性本真。儿童,纯真无邪……
人之初,性也美。诗意,是源自儿童内心的,是儿童的专利,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