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亲人的温馨,没有爱人的温暖,却有一种永久的感动,我们也会很自豪地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他(她)是我的朋友。简单的“朋友”两字,却同样也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诠释、来演绎。而朋友又是我们最容易伤害的一种感情,总以为自己会找到新的朋友、开始新的友谊,于是,在友谊的道路上我们有了太多的随意:“从今往后,你已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要和你绝交!”这样的一句句话就像刀子一样刺向朋友的心,让他们心灰意凉,对与你的友情不再抱有希望。
面对如此重要的友谊,我们应该加倍的珍惜,可更应该做的是,在一开始的友谊生活交往中,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进入的群体当中,这样的友谊才能更长久、更融洽,最起码的是不会给朋友,这个朋友也包括自己,带来伤害。当我们进入到一个群体中,或者说是与一些人交往的过程中,有归属感、协作感,还有重视感这三种感觉时,群体内的人或者是双方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往往更为大。
先说归属感,最明显的例子,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有的人进入喧哗阵阵的洒吧舞厅时就兴奋起来,起身投入到快节奏的旋律中,兴高采烈;可也有部分的人讨厌这样的气氛,他们会找一家远离一切喧闷的茶馆,静静地为自己倒上一杯茶,闭上眼睛,享受这宁静带来的安适。这就是人的归属感。与人交往时同样是这样,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这就表现在在众多的群体中,你更喜欢选择什么的群体来交往,或者是在一个群体中你更喜欢与那一个个体来交往,给你良好第一影响的群体或个人,你能在那里找到良好的归属感,为友谊奠定下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归属感,即使两个人成为了朋友,那也只是有一方一直在迁就。
第二种感觉是协作感,就是说你能参与到群体或者是双方的行动、语言与思维当中,如果说已经产生了归属的感觉,你感觉自己应该加入某一人群体或者说是开始与某人的交往,当你却一直徘徊在这个群体之外,他们的活动你根本参与不进来或者说是对大家的决定一点也不感兴趣。要不就是一直是被动地做着一些事或活动,而自己却不知所措去随大流,大家干什么你也干什么,这样的友谊群体或双方只能说是暂时寂寞的发泄地,是成为不了真正的朋友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自己老是作为一个服从者,对事对人根本差不上话,别人也给了你平等对话的位置,但自己的这种位置却老是发挥不出作用来。这样的友谊往往会是不欢而散。
最后是比较重要的重视感,即使在交际生活中没有了归属感和协作感,但在一个群体中,大家都把你当作朋友,遇事与你商量,把你当成了一分子,而你也能充分地体会到什么叫“主人翁”的味道,体会都一个真正参与的、决定的社会一分子的感觉,那么,真正的友谊也是能产生的。如果你觉得是友谊的群体或者是朋友,在决定某事某人的过程中你并不知道,而只是事后例行地通知你一下,或者说是对于某事某人,大家都知道了,但没有人觉得有必要通知你,或者叫你去参与某件活动,你的内心就会缺乏一种重视的感觉,老觉得没有人把你当成朋友,这时就是缺乏了重视感。遇到这种情况,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主动地参与到群体或对方的活动当中,加以改变这种情况,并把自己的感觉向群体或对方说明;如果经过努力,这种感觉还是不能消除,那只有采取第二个办法了,那就是把交际生活的重心逐渐地转移到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群体中。
这是笔者在交际生活中感悟得出的一点心得,三种感觉并无先后顺序之分,很可能重视的感觉会出现在交往的一开始,因为对于新朋友,普遍人们会相当重视的,然后才能产生协作感与归属感。朋友,在我们一生当中都是重要的一环,我们有幸成为朋友,一同在人生列车的同一个车厢里相识、相知、相熟,这本身就是上帝对我们最大的恩惠了。
记住:即使我们不能成为最终的朋友,那也不要伤害对方,成为陌生人,也可以在相视时各自微微地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