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书(下)

时间:2009-04-23 19: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左中美 点击:
对于热爱文字的人们来说,他们总是藉着文字——读或是写,一次又一次,回归自己心灵的故乡。

 

  四
  在家里,我喜欢安静,喜欢读书,丈夫喜欢社交,喜欢朋友。所以,一直以来,家里的书柜、书桌,很大程度上便是我的专有、专用。多年来,我对丈夫的不喜读书也已形成一种默许,这更多地源于我的私心,觉得他不在家,我刚好得了安静,可以静静读书。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一个新发现,我注意到丈夫的床头柜上陆续摞起了书本。我去书店买书,以前丈夫总是等得不耐烦,催我快买,可是现在去逛书店,他不再催我了———因为他自己也在看书,每次我买书,他也会挑选自己喜爱的书买,然后在走出书店时,很有担当地提着所有买来的书。
  女儿则从小就爱看书。上学识字以后,看的书多了,能一串一串地给我讲故事。女儿上三年级,就看我的《读者》,看我以前买的多本刘墉的书,看后和我交流心得,有一次竟然要求看书架上的《圣经》。女儿对读书的兴趣让我深感欣慰,我想,许多我不能教给她的东西,书本会教给她。在她的床头,随时都有一摞书,那些书都是她看过的自己喜爱的书,放在床头,随手翻看。去年给女儿订做一个组合柜,我特意要求当中要有书柜,可以让女儿放她的那些书。
  我看书慢,女儿看书快。一本《读者》,我断断续续地要读一个星期,女儿两个中午就读完了。我曾经怀疑,女儿读书那样快,是否真的是在读书,后来一考她,才发现她虽然读得快,却也记得牢,有时甚至能完整地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对故事、人物的理解也很有见地。我们两个人互相羡慕,我羡慕她读书读得快,我要是也能像她那样读书,我可以多读多少书呀!她羡慕我读书读得慢,她说那样就可以一本书多读几天。为了可以多读书,她有一个想法:“我以后想开一个书店,那样,我就可以有好多好多书读。”
  我们有时会在某个星期六或星期天的下午,一家三个人一起逛书店,各自慢慢翻看、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或是在家里,每人拿一本书,各自沉浸在书中的世界;又或是在夜里,在柔和的灯下,各捧一本书,让文字中的思想、故事在静谧的时光中纷至沓来。每当这样的时刻,总会让我觉得特别温馨美好。
  五
  想来是因为上学多年留下的习惯影响,我常喜欢在晚饭后看书。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学校旁边有一条小路,夏天的傍晚,我每天晚饭后就拿一本书,沿着那条小路走出去,边走边看。在我的前前后后,是背书的三三两两的学生,我在其中,像一个大学生。在那些凉爽的夏天傍晚,这样的“走读”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如今工作生活在小县城,住家楼下是县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天晚饭后都有许多人,包括老人,青年,孩子,大家打球,闲聊,孩子们笑闹追逐。也有穿着旁边县一中校服的学生,或是在石桌边静静坐着看书,或是在院子里边走边读。活动中心一楼的门厅里摆了两把长竹椅,我晚饭后常下去坐在那里看书,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攀枝花树浓密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我穿着裙子和凉鞋,时光凉爽而惬意。
  与我的傍晚时光相比,在我上班的楼上,有一位女士,来上卫生间时,常常双手在胸前抱一本厚书,她的高跟鞋总是特别地响,“嘟、嘟、嘟”地响过走廊;出来的时候,仍用双手在胸前抱着那本书,再“嘟、嘟、嘟”地响下楼去。依我对她的观察,她那书本想来平日是并不看的,而是专用来在上厕所时看的,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功效倒是不清楚。我一向从没有在如厕时看书的习惯,不知道蹲在厕所里看书,书中的文字会被染上怎样的气味。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电视剧,里面的男主角——一位农民企业家苦学文化知识,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抓紧学习,自称“十年寒厕”。其间精神谓之可佳,却恕我直言不敢效仿,以我对书的僻爱,觉得有些亵渎。
  之前一段时间,看见有个论坛上的一位文友,他的稿子常是夜里两三点钟贴上来的,稿子贴上来以后,再读帖跟帖。有一次在QQ聊起来,他说他的稿子几乎都是在夜里写的,而且大多是在十二点以后开始工作,两个小时或是三个小时,把稿子写好,然后贴到论坛上。这位文友也是在机关上班,这样的熬夜写稿,还能每天按时上班,让我觉得颇为惊奇和钦佩。与他相比,我虽也读读写写,却从没有过深夜苦读或是写稿的经历,很多时候在睡前看看书,更多地像是一种催眠。晚上的时间一般是看两集电视剧,然后早早休息,极少有在十一点以后睡觉的情况。
  关于读书以及写作,我更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在其间体味享受以及愉悦。
  六
  我读书时,常作些勾勾画画。初时,勾画也就勾画罢了,直到后来有一次突然“醒悟”:这些书,绝大部分,一经读完合上,就很难有第二次被打开的机会,特别是那些杂志。那些因为温暖、因为美好、因为感动而勾画下的地方,它们将随着书本一起被封存,被沉没,不再有第二次读到的机会,而那些地方,我其实是想要在某个时间、某种心情、某个情境下再来读一回甚至更多回的。于是,我从抽屉里找出一个新本子,把那些温暖和美好记了下来——这是我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笔记。
  有了这一次开始,后来的笔记就一直接下来了。一本,两本,三本……这些本子,传承第一本读书笔记的风格,一律是软皮的薄本子,里面是一色的蓝色细笔的笔记,与我工作上的那些皮质封面本子、黑色炭笔记录有着不同的风格,看起来更像我自己。
  翻阅这些读书笔记,我发现,我记下内容最多的是周国平的《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蒙田论生活》,《史铁生散文》,《一生的禅》,《菜根谭》。——它们在引我思考。这几本书的读书笔记,大都有大半本,甚至一整本,在所有的读书笔记中,我翻出来看的次数也最多。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这是周国平的生命感悟。
  “人无论是怎样的低微和粗鲁,都会有某种特殊的才能可以闪光。人的才能不论埋藏得多么深,都会在某个地方显露出来。”这是蒙田对生活的信仰。
  “只要能苦尽甜来其实都不是坏事,怕只怕苦也不尽甜也不来。其实都用不着甜得很厉害,只要苦尽也就够了。其实都用不着什么甜,苦尽了也就很甜了。”这是史铁生对生活的宽容。
  而禅,是教人变得开阔,平静,让茫茫俗世中的我们看得清一些无谓的东西,同时,看得见一些真实的东西,它教我们涵养起一颗平常心。“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人生有一些缺憾,其实是刚刚好。
  史铁生有一句话,我常常地想起。他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对于热爱文字的人们来说,他们总是藉着文字——读或是写,一次又一次,回归自己心灵的故乡。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名人的磨难:伟大的精神

作者:冯俊科

 《名人的磨难》选取了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的生平事迹,着力刻画了他们面对人生种种不幸依然奋斗不已的生命历程。作者以…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外婆”

    “外婆”跟孩子们并不亲近。她打十三岁起就跟着自己的母亲跑些小生意,挑着装满杂货的...

  • 奶奶的照片

    奶奶留下了这张照片,让我能在想她的时候,得以及时看看她,有时还能悄悄的和她唠上两...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