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鲁迅故里迷思

时间:2009-04-14 17:4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此刻茫然 点击:
先生辞世已七十有余年,其间政治的攻讦、文学的较量、学理的质疑,从来就不曾停歇。赖诸多研究者的努力,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文献。当先生每日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被一一考据和推理的时候,可是一个文学的、或者说政治的鲁迅的形象,却愈加的暧昧不明了。

 

  按理说是该怀着一种朝圣一样的心情的,66路车到了鲁迅路口,心里却还踌躇着,下还是不下?伴侣说,还是下吧,旅邸里呆着,也是无聊,何况你不是一直很景仰先生的吗?到了而不去,你一定会后悔的,想想也是,于是郁郁地下了车。
  街上是一样熙攘的人流,路口先生手挟烟卷的巨幅黑白画像与这个健康意识高涨的年代很是有些不谐。也许绍兴人早已忽略了一直被中国所推崇的鲁迅的本意了,进得园来,才发现、所谓的鲁迅故居,已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仿佛这里更适合追忆胡雪岩或是沈万三。在一大群又一大群幸福而快乐的游人中间,人觉得异常的烦燥和落寞。
  除掉兴隆的商业,文化当然也是有一点的,譬如那些地摊上的古玩字画、儒雅之士卖钱的题诗折扇。到这里来的也许真的多是文化人,只是早已被当下至尊的商业规则锁定为目标客户群。我只是质疑这纯粹为着聚财的“文化”与农贸市集上屠夫粗鄙的叫卖、嫖客和娼妇侃价时的笑谑有何不同?先生之于绍兴,已是一块含金量巨大的文化品牌。
  或许,一切的崇敬都很可疑。在这个从来就缺少宗教虔诚的国度尤其如此。蝼蚁一样苟活的民众,生存的智慧只剩下一些忽悠灶王爷式的狡黠。“敬鬼神而远之”早已是一种蕴积深远的文化选择。大誉之后,大谤必然到来。受享了无尽尊荣的仲尼,两千年之后尚且还要被再打倒一次。不能相信历史的公正和良心,正如不能相信阿Q梦中的革命。奴隶一旦做了主人,奴隶将变得更加凶恶。那等着刽子手施舍人血馒头的民众,一俟做上监斩官的角色,要求奉上的就是牺牲者的心脏。先生可能早已预见到了政治这种诡谲的利用,于是一再地声明,自己只愿速朽。
  先生辞世已七十有余年,其间政治的攻讦、文学的较量、学理的质疑,从来就不曾停歇。赖诸多研究者的努力,留下了汗牛充栋的文献。当先生每日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被一一考据和推理的时候,可是一个文学的、或者说政治的鲁迅的形象,却愈加的暧昧不明了。
  三味书屋的陈列,不由地让人遐思。先生所生的绍兴,不仅因为华夏族发达的水稻农业,也是儒家文明的繁茂之地。最多孔孟之道的霉味。中国的一部科举史,江南之地占尽了先机。在那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前,我无意去细细察究上面是否真的镌有那一个小小的“早”字。被过于拔高的先生的一切,让我对这里的一切的真伪保持着怀疑。也许最初仍是“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如果没有此后东瀛求学的经历,一切文化的突围几乎都不可能,先生批判者的形象,很可能与他童年的这段经历无关,现在这里主导的,只是可耻的商业。
  真的很怀念“五四”时代,一代青年学子勃勃的激情中,也许真的有着一次国民性改造的机会。只是激情消退的青年们,很快又去尊孔读经去了。同样的机会仿佛也发生在“文革”,只可惜一代青年的热血,白白地作了效忠于集权者的祭献和牺牲。
  时间永在流变,在一派的众生喧哗之中,先生被世人从“主将”“旗手”“大师”的神坛上置换了下来,而被恶谥为“文学杀手”“话语刺客”。我暗自揣测昔日集权者的心思,可能是觉得作为一个改天换地的新时代、一个自诩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没有一个大师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于是鲁迅和鲁迅的文学,就免为其难地作了替代品。
  评断一个 的高下,应该是看这个 思想的全人类价值。如同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雨果之于法兰西,先生与之相较,还是显得有些单薄和欠缺。不无疑憾地觉得,被尊为“民族魂”的先生,其思想是国家立场的、民族本位的。还欠缺一种悲悯全人类的眼光和胸怀。有论者曾假设先生如经历了“文革”而结局将如何。假若先生生于一个强大而发达的中国,会不会如福泽俞吉之于日本,海德·格尔之于纳粹德国?虽只是想想,却也让人感到了一种恶毒和不祥。
  就文学来说,以我不算太过狭窄的阅读视野,在整个现代汉语文学中,也许只有《野草》至今尚无人超越,先生所处的时代,国共党争,民族危难,并没有在先生的著作中得到表现,或者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艺术性的表现。但我们不能苛责先生,他面对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华文化全面崩坏的时代,新生的汉语蓄积的文化资源就只有这么多,我们还能要先生怎样呢?
  不只是现在,就在先生生前,对先生的指责就已经开始。其实整个民国时代,学养识见高于先生的并不乏人。在形形色色的 名流学者群中,对着一切的黑暗与不公,如同那陷于“无物之阵”的战士,先生无法再点头哈腰地“中庸”“仁恕”,就此先生成了两千年孔孟之道浸渍桎梏的中国的一个叛逆、一个异类,不必再去讨究先生为人的厚道偏狭、文学的得失高下。只要生于黑暗无道的中国,对于一场全部的思想资源都没有高于“洋务运动”的所谓的改革,看看今日高唱赞歌、被纳入体制安亨着富贵荣华的知识分子,鲁迅对于这个民族的意义,还将在此后的生活中漫长而坚强地凸现。
  百草园里走来几位戴着MP3耳塞的少年。鲁迅意味着什么呢?是语文课本排行榜上一个入选文章篇目最多的 、一个文学大腕。所谓的鲁迅故居,可能与快餐店、游戏厅、KTV包房并无不同。或者纯粹就是为着高考这一新的科举气度制度梦想获得作文高分的一次许愿之旅。先生痛心疾首的国人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态、一辈子与之战斗的“无物之阵”,依然紧紧地困围着我们。
  我知道此行终将一无所感,就如我一直讨厌的游记之类的文字,唯一的印象就是,在这个城市富丽堂皇的楼宇间,先生的故居,虽说是假古董,还是保持着鲜明的水乡特色,还可以用来骗人卖钱。并且在短期内并无被拆之虞。
  稍晚,去了市区的新华书店,在营业厅里接地连天的成功学和魅力表现术之类书籍中间,先生的著作专柜前岑寂而冷清,仿佛只是随便地浏览了片刻,待出得门来,轻纺城绍兴已上了万家灯火。
顶一下
(8)
88.9%
踩一下
(1)
11.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巴黎茶花女遗事:中西文学的结合

作者:亚历山大•小仲马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外婆”

    “外婆”跟孩子们并不亲近。她打十三岁起就跟着自己的母亲跑些小生意,挑着装满杂货的...

  • 奶奶的照片

    奶奶留下了这张照片,让我能在想她的时候,得以及时看看她,有时还能悄悄的和她唠上两...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