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早上,几声鸡啼吵醒梦中人。屋里黑黢黢的,没有一丝曙色。夜长昼短,天亮还早着呢。年轻人缩缩身子再合眼睡。一铺热炕此时已渐渐发凉。他抓紧被头,在下巴磕处掖严实了。。。。
母亲那屋的房门响了。接着厨房响起了母亲往灶里塞柴的声音,以及划火柴的声音。火一定很轻易就被点着了。接下来是水舀子伸到水缸里舀水,水又倒进锅里,然后是炊帚刷锅。。。。。炕上的年轻人闭着眼睛捕捉着母亲每一个动作。
先前母亲看不惯年轻人平时上班不吃早饭,星期天休息又一睡日上三竿。后来也就不说什么了。父母亲习惯于早睡早起。
厨房里的声音渐渐在年轻人的耳畔模糊起来,依稀听到锅盖扣到大铁锅上的声音。又听到柴枝被费力撅断的一声嘎嘣。似乎还有铁铲子在锅里熬粥时搅来搅去的柔和的音儿。年轻人一下就听出来是熬玉米粥。
厨房里的声音好像比摇篮曲还能催眠。年轻人本来就睡意朦胧,此时在锅碗瓢盆的轻奏曲中又香香地进入睡梦里了。
别小看这一小觉,俗话说“回笼觉”最香。这一觉里又很容易做梦。有时候梦见自己穿了衣服,洗了脸,正坐到饭桌前准备吃饭,可醒来一看还躺在炕上呢。有时侯梦到最近垂涎的美食,自己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山珍海味,可醒来什么也没了。
做梦的过程中,不妨碍年轻人感受到火炕又渐渐变暖热了。睡着真舒服,有意地掀去褥子,把腰直接放到热炕上烙一烙。
大概有一个钟头吧,厨房里的声音又清晰起来。锅盖被揭开的声音,饭勺子盛粥碰了锅又碰了盆沿的声音。后来是炒菜的油开了,酱油和葱花爆锅的声音。
父亲也早起来了。被母亲吩咐温猪食,他在另外的灶上翻动着猪食。
几种声音把厨房的气氛营造得很温暖。年轻人醒来了。不过脑子好像一时转不过弯来:这是自己几岁时的一个早晨啊?刚才不是还在到处翻红领巾要上学吗?妈妈过来训他:自己的东西怎么总是不好好放呢?他在炕柜的柜头找到了红领巾,背起书包想跑。妈妈一把捉住他,逼着他吃早饭。他早就在炕上听出妈妈又熬那稀溜溜的玉米粥,哼,恐怕还有咸菜。真是吃够了。他找借口说:上学迟到了。妈妈说吃一张玉米面饼子!他说老师让他去检查一下小组作业。妈妈不再说什么,拿出一块花手绢,把饼子热热地包了,塞到他的书包里。又拿来两个鸡蛋塞进去。他心里一热,撒腿跑了。
到了学校他拿出热乎乎的饼子和鸡蛋,又取出课本。那本语文书因为紧挨着饼子和鸡蛋,书皮热乎乎的,他把书在脸上贴了一会儿,就翻开来,摸摸那些黑字和插图,也都热乎乎的。他大声地朗读起来。。。。。。
是的,是这样一个永远的早晨。年轻人想了一分钟,晃晃头,缓过神来:哦,我早已长大,并且已经到了母亲当年的年龄了。
如今每每回家来总要吃母亲熬的玉米粥。平时吃精米细粮吃腻了,却想念起小时候并不喜欢的粥了。要有点萝卜咸菜也许会更好。
年轻人趴在炕上,再烙一烙有点发福的肚子,下巴磕压在胳膊上瞅着地面仿佛在回味梦。
厨房里母亲好像已经打点好了早饭,正轻轻地抹锅台,这声音太轻巧,不好辨听。父亲问:什么时候放桌子。母亲回答:再等一会儿!
年轻人听到这儿就一下子起来了,拉开窗帘看看,外边天已经亮了。他愉快地穿衣服,哼出小调,细一听,居然是小二郎:小呀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