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在全球粉丝、影迷心中都享有很高的盛誉。不少影片、影人都在奥斯卡亦或是柏林、威尼斯、戛纳等国际A级电影节上揽获多项大奖殊荣。 之于我,战争电影的启蒙则属于纯正国产味儿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什么的。那时候没有娱乐,电视机都很少。在偏远山村的露天电影院能看一部电影,已经是非常满足的一件事儿了。也因此,会记忆如此犹新。 再后来就是三大战役,当时被称为史诗级的战争大片,那场面之壮观,在当年看来绝对是叹为观止。当然,还有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1,即使是国产片中,也算是佼佼者。 进入录像厅时代后,看到了不少未能在内地院线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其中就包括不少的战争大片。对比之下才发现,好莱坞电影工业真牛。虽然国产的战争大片三大战役在内地已经非常牛气,但看了《战争启示录》《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后,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争大片。 再后来,冯小刚用一部《集结号》定义了国产战争大片的新标准。影片上映之后,无论口碑还是票房,点赞与撒花齐飞,票房与交口共舞,成为当年一部现象级国产大片。而张艺谋《金陵十三钗》中的街头巷战战争戏拍的也很有里程碑意义。冯小刚《一九四二》中虽然战争戏份不算多,但很用心,延续了《集结号》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冯小刚的《集结号》《一九四二》的战争爆破团队来自韩国,并因此与韩国的幕后制作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则首次在国产大片中使用好莱坞团队,为其打造残酷且惨烈的战争场景。效果极为震撼,而且非常安全,不会有人员因爆炸烟火而伤亡。 这几年,随着片源的不断丰富,看的战争片越来越少了。再加上一些国产抗战神剧、神片对该类型片的过度消费,观众对国产战争片的兴趣也很难再提得起来。很多人对国产战争片的印象还停留在《集结号》,甚至《血战台儿庄》阶段。不过,这部《我的战争》或将扭转观众对国产战争电影的固有看法和偏见,用实力再次为国产战争大片定义新标准。 《我的战争》,重点突出“我”和“战争”。这种视角,在以往的国产战争大片中是比较鲜见的。既然是“我的战争”,那影片就注定有很多主观视角来呈现战争的残酷性。也因此,在拍摄上,《我的战争》动用了很多全新的技术和设备,以“我”为核心切入点,将战争场面打造的淋漓鲜活,让每一个观众都仿若置身战争场景中,成为影片主角“我”。 《我的战争》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活着回来、平安回来”。片中,类似的主题被反复呈现,真正体现了人本位。而这,也是以往主旋律、高大上国产战争大片中鲜少出现的元素。因为有了人本位这个主题,影片对兄弟情、战友情、儿女情、父子情、母子情等人间真情的诠释与刻画,才如此丰盈动人,充沛感人。战争的残酷性也从这个侧面更加凸现出来。 《我的战争》角色有次重,主次人物的戏份也有多寡之分,但总体上讲,这是一个群戏,每一个角色,无论主角孙北川(刘烨)、孟三夏(王珞丹),还是配角张洛东(杨祐宁)、李顺良(黄志忠)、王文珺(叶青),都被塑造的鲜活而立体,丰润而饱满。 诚然,在战争片笃粉心中,《我的战争》最值得说道说道的还是其对战争场面的神还原,视觉上的冲击配合于情感上共鸣,从而让影片的戏剧张力得以最大程度的饱满释放。 用一个字形容《我的战争》的战争场面,就是“真”。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太真了”。影片在细节上的处理显得非常老道。无论是军人的服装服饰,还是面部妆容,亦或是战地的尖刻条件,都被复原的出神入化。对情感诉求的表达则很东方,很中国。 而对爆炸硝烟、枪林弹雨、飞机狂轰、强力火力等写实画面的打造,《我的战争》更是不遗余力。其气势,绝不输于任何一部好莱坞战争大片。远景、近景镜头的无缝切换,将“我”以及兄弟姐妹们的战争心况都传递的恰到好处。由于要表达的是“我”的战争,影片后半程的战争场面戏,有很多时候都是以“我”为第一视角的,从而让现场感更加逼真,也更加淋漓尽致。战争的残酷性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对观众内心世界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全景式再现战争的宏大和残酷,《我的战争》从导演到摄影再到演员也是吃尽了苦头。摄影师全程贴身跟拍刘烨、杨祐宁等;刘烨在拍摄爆炸戏时差点被毁容,在拍摄肉搏戏份时脚被崴伤;杨祐宁腰部也受伤;以王珞丹为首的女演员虽然扮演的是后方文艺兵,但拍摄时条件也相当艰苦。在零下数度的天气状况下,趟冰水,过冰河,而且拒用替身。如此敬业,值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