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雷区》影评:仇恨之殇叫孩子像狗般惨死

时间:2016-04-28 10:18 来源: 作者:taoxinxu释凡 点击:
偏偏《地雷区》讲述是人性的宽容与阴暗的较量,编导喜欢宣扬正能量光辉,设计了丹麦军官卡尔这个特殊角色。他起初对孩子们拳脚相加,战争的仇恨让他对战俘泄愤怒斥,进行报复。,偏偏发现高层并没有想战俘轻易离开时,良心开始转变。从坐下来和孩子们聊天、开

没想到《地雷区》,看似是战争写实片的标题,拍得却是儿童版《拆弹部队》。相比那些直面战场厮杀的二战题材作品,本片却用另辟蹊径的新视角,通过丹麦军官对战俘的转变,反思了战争仇恨与人性。故事发生在丹麦沙漠里,一个排雷小队,一个丹麦军官,看押并带领着一群德国战俘男孩,在无人的海岸线上,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一颗颗地雷。全片过程非常简单,却因为死人太多,有点沉重压抑。幸亏每次排雷都令人精神紧绷到极限,悬念性十分强。

写尽战争状态下人的无奈与残酷,必然是《地雷区》高明与厉害之处。当目睹一群涉世未深的纳粹少年战俘,还未褪去青涩与稚气,却用血肉之躯赤手挖掘数200万枚残余地雷,这些脆弱而廉价的生命像狗一样纷纷惨死,让人瞧着恐怖心痛。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进入半封闭的练习环境,遭遇仇恨纳粹的士官长,一片沙滩浓缩无辜孩子们的宿命。有人不小心触碰了一个地雷,双手被炸得面目全非,惨死在医院里的;有人碰到一个连锁雷,瞬间被炸得尸骨无存的;还有人即将完成任务,却在卡车上意外爆炸的,那如同地狱般死亡场景,谁能不动容呢?

虽然远处的天和海一样得蓝,但渺小的战俘不仅遭遇拳打脚踢和炸死,他们对话中出现最多句子是“我想回家”,再配着悲伤的配乐,那种难以想象的忧虑与恐惧氛围,弥漫着《地雷区》。众所周知,纳粹军队在二战前后都被当作“魔鬼”来看待,丹麦和德国必然有着深仇大恨,所以那群懵懂的少年沦为国家战争机器赎罪的牺牲品,在外人看来不足为怪。

偏偏《地雷区》讲述是人性的宽容与阴暗的较量,编导喜欢宣扬正能量光辉,设计了丹麦军官卡尔这个特殊角色。他起初对孩子们拳脚相加,战争的仇恨让他对战俘泄愤怒斥,进行报复。,偏偏发现高层并没有想战俘轻易离开时,良心开始转变。从坐下来和孩子们聊天、开玩笑,到沙滩上一起踢足球,都像是亦师亦友的温情关系,这也为救赎结局埋下了伏笔。关于二战题材影片众多,丹麦与德国合拍片《地雷区》的诞生,延续了人性伤痛的主题。纳粹德军可以非人道地去残杀数百万犹太平民,盟军同样可以毫不犹豫地残杀投降的敌军,哪怕正面战场停了,只要人们心中的炮灰依旧燃烧,卸不下各自的仇恨,不以和善姿态坦诚相待,杀戮与死亡注定难以结束。

战争是因利益而引起,以纳粹德军的失败终结。历史上的成王败寇,都留下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以及家破人亡尸横遍野的惨状,包括为盟军种下了一颗颗仇恨的果实,所不断报复与杀戮,都是《地雷区》奉献的反战沉思。当初,来的时候是一卡车的孩子,最终有机会逃亡回家的只剩下四人。职业军人良心发现,违背了上头的军令,释放了几个孩子翻越国境线,排除心底“战争”的那颗雷。所以《地雷区》呼吁战士从战争机器中解脱出来,变成一个活生生有人性的“人”了,虽然谁都清楚结尾的救赎,那是编导的刻意为之,却依旧欣慰。只因人性宽恕在闪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1943黄金大争战:一场夺金大战

    作者:岩波

    年轻的地下党员郭晓冬领命潜伏进入黄岗山金矿,与黄岗山财东马万祺合作,利用其暗藏的一百支步枪和弹药对日伪军进行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