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恋爱”的发明,一方面打破了权威阶层对配偶选择的控制,更深层面则是让人类恢复动物的求偶本能,但自由恋爱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遂,先是心理枷锁的拆除,几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对婚姻的天然垄断,垄断被打破,像是裸身从屏障中出走,让上一代有被忤逆的不安全与不适感,而下一代从小养成的道德观,依然让男女心存戒备;之后是严打期间的官方干预,恋爱成了耍流氓,全民以抓破鞋为最大生活乐趣,自此对亲密有了阴影和恐惧;再后来改革开放,感情日渐受到物质诱惑,谈着谈着就谈成了一笔交易;科技的发展则改变人类交流模式,嘴和表情不再是唯一表达方式,说不出口的话转成文字,距离也被打破,陌生人有了迅速亲近的可能。
《我为相亲狂》则是对当下全民相亲现象的一种直观写照,大规模的相亲行为让自由恋爱进退失据退,也让全民的情感进入“病态”发展状况,影片正是通过相亲这种行为,展示世相百态,也窥视众生于当下的价值与情感生态。影片中出场的人物也颇具时代色彩,冷傲白富美与玩世高富帅,极品抠门王与奇葩脱线女,木讷技术宅与基腐女文青,在分配好的身份与剧情下,演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战争。
所以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处于“战斗”状态之中,行为举止,言谈思维,都有着脱离常规的荒诞,反观各类不断涌现的相亲节目,很难想象一个民族经过多年对自由恋爱的努力后,反而消灭掉正确的恋爱观和正常的恋爱环境。最早的消灭应该是来自对“早恋”的打压,“早恋”一词带有长辈一方的否定性感情色彩,打压和阻拦的方式让其有了罪恶感,这个只在中国内地出现的词汇,毁掉所有最初美好,而那些在子女年幼时打压过的父母,大部分成了后来督促子女相亲的人群。教育恐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一代只能从上一代的婚姻里找观感,没有经验可循,多年后,遍体鳞伤,是摸着石头过河留下的教训,于是在感情里,失去了耐性与平和心态,变成一个不会爱或再也不会爱的人。
影片也在做反思——从自由恋爱再到全民相亲,无疑是社会的退步,当事人都在做违背意志的事情,或屈从长辈意志或迫于环境无奈。更是人类本能的退步,因为恋爱技能在经济规则中消亡——山林荒野中的禽兽,虎狼熊狮猩猩孔雀鸳鸯天鹅,都有自己表达爱情的方式,但国人恋爱总是被环境干预,难成体系风格,更容易误入歧途——听说法国有浪漫就开始鲜花红酒,看到美国的开放就直接去开房,学的只有表象,骨子里毕竟没有精气神儿,现在重回相亲这一毫无技术含量的运动,是彻底走上了绝路。
影片是在相亲这条绝路上找出路的,相亲变成手段,重要的是相处的过程,于是,乍相逢的男女不但要自己去处理情感归宿问题,也让参与进来的父母们,在操了闲心之后,悄然退却,最终迎来大团圆的欢喜结局。当然,这只是故事的一厢情愿,现实中,多少人还在为下一次约会考虑着装,或者考虑如何委婉拒绝的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