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艺术家》:极简主义的胜利

时间:2013-05-23 19:46来源: 作者:房媛媛 点击:
在《艺术家》之前,我真不敢想象,21世纪的电影市场走到如今这部田地,居然还能够回到最初,用完完全全的黑白默片,夸张的表演,插入卡片式的对白征服影迷。我们对这样的电影如此陌生,然而但凡爱电影的人又总能够莫名其妙地投入其中,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

  在《艺术家》之前,我真不敢想象,21世纪的电影市场走到如今这部田地,居然还能够回到最初,用完完全全的黑白默片,夸张的表演,插入卡片式的对白征服影迷。我们对这样的电影如此陌生,然而但凡爱电影的人又总能够莫名其妙地投入其中,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居然跟着两位演员体验一场简单的爱情、简单的电影。
  
  《艺术家》的怀旧范儿显而易见,尽管看似在讲述电影从黑白默片到有声的崛起之历史,其实真正包装的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故事换做其他任何一种表达方式,大概都不会入刁酸古怪的影迷之心。《艺术家》却以黑白默片赢取一片呼声和奖项。可见,不管《艺术家》在讲什么,都已经赢在了“电影”这两个原初字眼上。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颁给了默片《翼》,83年后,《艺术家》再次证明了默片的魅力。只不过一场电影的时间,我们却好像回到了1929年的时光,感受默片的呼吸,感受黑白的魅力。终于不再关注电影中的对白,终于不再执着于电影的特效,而是完全沉醉在表演的模式中。任何对电影有感情的人都不会拒绝这样扑面而来的怀旧范儿。
  
  也许出于对电影形式感到新鲜和好奇,让我们在沉默的两个中完全没有感到烦腻和呆闷,哪怕影片直到最后才有了唯一一句有声对白。
  
  “Perfect!Couldyougivemejustonemore?”
  
  “Withpleasure”
  
  至此,默片在形式上迈向了有声。所以,很可能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影院欣赏如此纯正的黑白默片,这是一种原始的、纯正的电影方式。奥斯卡对其的推崇,媒体广泛的赞誉,还有影迷的如痴如醉都证明《艺术家》已经赢得我们对电影的一片情怀。我仍旧相信:这个世界的潜规则仍然是“真诚”这类的词汇,任何胆敢不按照大众所希望的那样拍摄的电影,都得面对商业的中指,对此没人可以获得赦免。而另一方面,任何被纯正的感情亲吻过的影像,也早晚会被时间擦拭得闪闪发亮——这就是《艺术家》们。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艺术家》的风格。曾有位也经常“看电影”的朋友在看完《艺术家》后,神秘兮兮地问我:“你真的喜欢《艺术家》吗?还是你觉得要保持一股文艺范儿,而不得不说喜欢?”我笑了,说:“不,那2个小时的观影时间真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的。我不说电影有多好,也不说我喜欢。我只说确实享受了一场电影,仅此而已。”是的,这种感觉后来在看王家卫《一代宗师》时也真切体验过,这份“享受”让我感到很放松,甚至抛开自以为是的“我是影迷”姿态,像一个最普通的、最不懂电影的观众去欣赏一部纯粹干净的电影。
  
  但一个奥斯卡、一片叫好声会不会让默片就此复苏,我想这毕竟是很难的事情。思考个问题先:您从工资里掏出好几十甚至上百块,颠儿颠儿地跑去电影院,买的是什么?杀时间?图轻松?排除小清新小文艺的形而上需求,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其实一点也不介意做“乌合之众”,凑些没大脑的热闹。之前《让子弹飞》是一例,看懂姜大爷智慧的毕竟是少数,明着暗着记荤段子的才是大多数。这是如今电影市场的主流,尤其国内市场,80%的电影都是要多俗套有多俗套,要多肤浅就能多肤浅,但是大伙儿乐完心里特别通透。戏里戏外一场狂欢,在这个集体扎堆有各种风险的地段,这种电影正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广场狂欢效应。所以,默片会以它独自的方式存在,也会有一批不舍不弃的观众。但默片会成为院线的主流吗?我看就未必了。也许,《艺术家》只不过赶上了全民怀旧的好风潮吧。
  
  简单的人物,简单的情节,简单的色彩。《艺术家》将一切简化,却见证了极简主义的胜利。也许一不小心将我们感动的,正是简单的故事和叙述方式呢。
  
  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编剧: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主演:让•杜雅尔丹/贝热尼丝•贝乔/
  
  上映日期:2011年10月12日(法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作者:孙银芳

由生命的信念,生活道德艺术,心态调整与感触,理性、文化与宗教,佛理陶炼人生共五部分组成,涉及到的主题有人生的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