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潘金莲”田小娥是电影《白鹿原》最大的骨头

时间:2012-09-21 19:01 来源: 作者:郑彦英 点击:
春天在北京开会时,已经看过电影《白鹿原》了,昨天晚上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我几乎从来不重复看一部电影,这一次是破了例。当然是喜欢。 原因如下: 一、史诗风格。 在《乱世佳人》、《静静的顿河》等真正表现大时代的电影之后,我一直期望中国也出现这样的

  春天在北京开会时,已经看过电影《白鹿原》了,昨天晚上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我几乎从来不重复看一部电影,这一次是破了例。当然是喜欢。

  原因如下:

  一、史诗风格。

  在《乱世佳人》、《静静的顿河》等真正表现大时代的电影之后,我一直期望中国也出现这样的片子。《白鹿原》小说问世以来,我一直期待着有大家把它搬上银幕,弄好了,就会是中国的史诗性电影。可惜等了十九年,期间出现了几部用许多个明星串堂会式的图解历史事件的片子,让人鄙夷。终于等到了《白鹿原》。看后想想,可以和《乱世佳人》、《静静的顿河》相比肩。

  二、地方话的魅力。

  片中自始至终用的是方言,以陕西关中话为主,比起那些极其正确的普通话来说,味道更足。我是关中人,我听着尤其受用。方言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增加了时代感,也增加了片中人物表达情感的冲击力。

  三、演员好。

  张丰毅、刘威,太棒了,有他俩,整个戏托住了,大气,厚重,真实。其它演员也不错。

  四、地方戏曲用得机智。

  现在社会发展到把歌唱分为美声、民族、通俗、戏曲等等,但是,《白鹿原》恰恰不用这些,用的是民间艺人的歌唱,用的是陕西农村自娱自乐式的自乐班的演唱,极其真实,所以很感人,把我们这个民族在夹缝中也能寻求快乐、让生命多了些柔韧的品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还有皮影,看着似乎回到多年前的农村街头。

  五、景地、道具选择适当。

  那片麦田,太棒了,可以用浩瀚来形容,在这样的麦田背景下展现苦难、延伸时代,似乎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胸膛的宽阔和深沉。还有那眼窑洞,田小娥住的那个窑洞和土炕,沿着土塬铲出来的一条小路,真实。不得不说的还有那条河流,特别是带着冰渣的河水,寒气逼人。哦,那个麦秸垛,承载了黑娃和田小娥的麦秸垛,散发着麦子和诗的味道。冲人眼的还有吃饭的大海碗等等,所有创作人员没有糊弄人,下劲儿了。

  六、田小娥成了剧的骨头。

  整个电影,田小娥份量最重,她和几个男人的事,贯穿始终,表面上看,她若《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其实她的命运,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恶。当美与恶碰到一起,美往往是最脆弱的。田小娥在,观众的情绪在,观众的期望在,田小娥一走,戏少了色彩,也就到了尾声。

  十年磨一剑,《白鹿原》让我等了十九年,值!

  我还有一个想法,再过二十年,重拍,应该更精彩!

  小说在那里摆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作者:阿来

    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