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承平日久的年代,或许已经很少有人再关注60多年前的那场朝鲜战争,毕竟时间遥远而且如今的国际形势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段历史就被人有意无意地选择性遗忘了。然而,任何历史事件都只有在它发生的历史情境中才有其意义,用当下的形势来衡量历史本身即是对历史的不公。对于朝鲜战争,我们只有回到当年的历史情境中才能明白它的意义,也才能理解它对于新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自身地位的价值。正是朝鲜战争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中国真正建立起面对列强的自信心,民族国家的内涵得以凝聚。从历史的纵深性来看,三八线两侧、鸭绿江两岸、东北亚地缘政治以及国际大势,迄今依然生活在这场只是停战的战役的遗产之中。 由王海平编剧、梦继执导,张国强、王挺、曹曦文领衔主演的战争史诗剧《三八线》,是对抗美援朝战役的一次全新回顾,它以当下人的眼光来重审审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以及在战争中所体现出来了中国人民的勇气与信念。尽管硝烟早已散尽,可当初的热血却一刻也不曾冷却,在战场上锤炼出来的军队灵魂一直在守卫着国家的和平与安宁。现代战争,打打谈谈,谈的前提是打的出色,否则就根本没有资格。彭德怀元帅的那句名言,帝国主义者再也不能架起大炮就可以指定游戏规则的时代,果然是彻底结束了。朝鲜战争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此后的对印度、越南战争,确立了中国在20世纪后半叶的国际秩序,对于此间得失的讨论,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值得的。 任何战争的正义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朝鲜战争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是一场家门口上的保卫战,也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三八线》一开始就强调了我军参战的正义性问题,尽管战争发生在朝鲜,但战火却早已经烧到了我国边境。抗美援朝(或者说朝鲜半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解放战争的延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必须会单独选择热点地区直接参战,或者代理人战争,中国当年的选项并没有那么多,意识形态决定了只能选择一边。只有在战争中赢得必要的胜利,才能在雅尔塔规则之外树立起自己的旗帜,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路。像李长顺(张国强)、张金旺(王挺)等人本来只是普通百姓,正准备乘着新中国成立的春风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美军的飞机打破了边境的宁静,随着各自亲人被炸,李长顺、张金旺的参军欲求有了最根本的理由,而对国家来说,保证自己百姓不被荼毒也是最正当的选择,这是一种最朴素的正义观。因而对于新中国来说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入朝作战就成为一个不得不然的选择。对外战争的胜利,不只是有了血与火结成的兄弟之国,更是有了对内整合的资本,顺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高速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三八线》不但交待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理由,更正面突出了朝鲜战争中的各种困难与艰辛,充分表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特别是普通士兵在前线出生入忘我奋战的场面,延续了《上甘岭》、《集结号》等优秀电影的战争微生态展示。朝鲜战争是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在制空、制海权均不在我的情况下参战,我军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三八线》不光呈现了正面战场的攻守与夺,还对战争中的军备物资运输、战地医院救护、以及中朝人民群众的支持给予细致刻画,全面定位了人民战争的含义。与中国人热衷于对朝鲜战争的民间叙事和影视传播相比,美国人太过沉默,究其本质,还在于没有取得胜利,即使仅仅是停战,貌似回到了战争开始前的三八线对峙状态,然而却是在战略上彻底的失败。从美国的角度看,共产国际的气焰没能得以遏制。即便是韩国、日本等东亚仆从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不过在1960-60年代,国际道义上却是东风压倒西风。直到1970年代初期,毛泽东。周恩来与尼克松、基辛格的大博弈战略,才得以绕过苏联为首的全球攻势,最终将苏联拖垮,不过这一切还是需要以二十年前的朝鲜战争为彩排的底本。 面对武器占优的美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依仗的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三八线》特意铺设了“反特”这一条辅线,使这场战争的正义性更加突出。韩国军官李俊泰(周翔)这一人物的心路历程说明了一切,从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仇视到最终的醒悟,使战争超越了敌我之辩而上升到正义的高度上。《三八线》真实再现了朝鲜战争的光辉历史,用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出这场战争的性质。通过对战争的叙述,《三八线》传达出更深刻的和平期望,也展现了真正的国家尊严与战争正义,正是这种对尊严与正义的传承,志愿军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安宁的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