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其实是小人物的抗争史
时间:2012-12-04 19:49
来源:
作者:小七
点击:次
TVB称要拍出自己的李莲英,展现出了从细腻上以小见大,这次《大太监》继续打出的是“人情牌”,众生相刻画得细腻动人。李莲英的心思缜密、安德海的精于权势、陈福的老奸巨猾、彭三顺的欺善怕恶,只需几个镜头便能活龙活现于观众眼前,而且每个人物都可单独成
在TVB经历了艺员和制作团队大批出走的情况下,虽然面临资深匮乏、编剧年轻,但是结合着剧情创作和剧景打造,还是颇费了一番功夫成就了《大太监》的热播。虽然TVB热爱打造偶像剧,警匪片上在内地颇能征战半壁江山,但是在历史剧上还是不比内地金戈铁马,也难以诠释出深刻的古典文化内涵,难以陈列出一代帝王和一世朝廷的大跨度。从先前的《金枝欲孽》《宫心计》等宫斗剧来看,他们瞄准小人物的宫廷生活,擅长于叙事情节,以小见大,以人性见世情。对于《大太监》,我们一方面戴着“历史眼镜”,从中窥得传奇人物李莲英的故事,一方面,又从中感悟到人文情怀,这样的戏说之间,碰撞出思想交织的火花,也是一种成功。
【戴“历史眼镜”看剧情】
从前的穿越剧在一定程度上令观众无法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历史的歪曲,甚至亵渎,TVB涉及到慈禧太后、李莲英等人物,就是势必会让观众戴上“历史眼镜”去审度,做好接受观众对其历史观的指点批判的准备。
清朝大太监李连英生于1848年,死于1911年,其一生伺候慈禧50多年,并深受宠信,被加赏二品顶戴花翎,是清朝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位高权重的太监。李莲英入宫后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连英。这让观众对剧中从开始就叫李莲英的称呼大加吐槽。
在选景制作上,操着香港话的奴才辗转于大清宫廷之间,背景让人眼前一亮,这次取景横店,更加贴近大清皇宫,对展现剧情需要上的确下了功夫。从演员之间的台词来看,对文言白话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如诗句穿插运用、成语过多叠加、口语白话与文言的台词组合略显晦涩。并且剧中演员对其中的很多成语的意思也是不置可否,这样的刻意穿插和叠加,也使该剧的历史性打了折扣。
虽然很多观众对有情有义又man的李莲英角色塑造不予肯定,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这次瞄准的宫廷小人物的角色,取材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纪连海曾认为“历史上特殊的小人物,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在他们的身上,几乎见证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所有事情,比如大太监李连英就是如此,他所经历的东西,比某些大臣甚至皇上还要多。太监都是苦出身,当个太监也是不容易的。其一是被人看不起,其二想获得成功非常难,其三是断子绝孙。李连英在当时能够混出来,且能在他活着的时候被尊重,必然有许多东西藏在里面,比如他从不干涉朝政,从不张扬等,而这些藏着的东西,无论对研究历史,还是研究人生,都是有启示作用的”。
所以,这些在当时看来受尊重并能延续下去的生命力有其存在的积极价值和让我们至今能够称赞的处世之道。李连英是时代的产物,他的一生也是很不容易的。
对于慈禧,她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独断专权的角色。其中慈禧的有段梦境表述“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俨然是雨果的描述被搬到了太后的台词里,以表现她的“忧国忧民”。其塑造的与洋人水火不容的慈禧形象,与历史上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形象有所相悖。阎崇年曾评价慈禧说“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杰出的,是优秀的,他很聪明,更懂权术。我们用政治家的标尺来衡量慈禧,发现他没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宽阔胸怀、治国谋略、创新精神。慈禧常年在紫禁城或者颐和园,不懂农,不懂工,不懂学,不懂商,也不懂军,更不了解国外实情,仅靠玩弄权术,掌控泱泱中华大国,面对新兴世界列强,怎能不败?特别是慈禧太后掌权持续近50年。在世界政治日趋民主化的大潮中,大清帝国的皇权却日益高度集中。这既是同治光绪宣统三朝中国历史悲剧的重要原因,也是家天下、君主制的必然结果”。
如果戴上这些“历史眼镜”看李莲英和慈禧,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剧中将李莲英的隐忍和其之所以能够游走于历史政治和宫廷上下之间的步履描述了出来,也将慈禧独断专权、玩弄权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特点表现了出来。戏说毕竟是戏说,我们无法苛求其像纪录片一样尊重事实,那些纯属虚构的细节只要尊重了人物本来性格,成就了戏剧冲突,给人以历史与戏说的遐想空间,那么,我想他就是成熟的。
【怀“人文情怀”看主题】
TVB称要拍出自己的李莲英,展现出了从细腻上以小见大,这次《大太监》继续打出的是“人情牌”,众生相刻画得细腻动人。李莲英的心思缜密、安德海的精于权势、陈福的老奸巨猾、彭三顺的欺善怕恶,只需几个镜头便能活龙活现于观众眼前,而且每个人物都可单独成一个出色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性格突出,即便不是主演的太监、宫女,也能让人咀嚼出戏味。
宫斗剧的皇位之争或者妃嫔之祸,大多展示大皇权下紫禁城内主子的不断与命运抗争的历程,俨然都是一出“上层社会”的宫斗现状。《大太监》是讲述小人物在宫廷的生存史,但是让人不禁感叹“宫斗”的延续不仅仅在上层社会,更体现在了小人物的草菅之间。从开篇的铺垫来看,李莲英犹如初入宫廷的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刘三好”,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打出“景仁同心,其利断金”的义气牌,广结善缘,忠诚护主的同时又明辨是非,为今后的宫廷压轧逼迫其改变心性,善恶取舍之间埋下伏笔。一方面,他们得周旋于主子之间,经历主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以苟延残喘,另一方面,他们又得在最下层的奴仆之间,周旋结派,以获得生存之地。如此细微的内心戏和困难重重的宫廷,通过一个太监的视角,去触及到了底层人民的惺惺相惜的珍贵情怀。
另一方面,不再打造千篇一律的形象,给荧屏一个立体的人物让观众自己去认识和评判慈禧和李莲英,也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展现。慈禧的铁腕政策一方面体现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固步自封,一方面也让人看到了慈禧政治上的自我保护,对慈禧的刻画着墨也是意图展示一个人前人后立体的慈禧形象。李莲英这样的小人物至于大历史之间,至于朝廷之间,塑造的不仅仅是小人物在宫斗中的抗争史,更是以小见大展现一个时代风雨飘摇,黑云压城,苟延残喘的局面。人文情怀给了历史人物以感情,让其有血有肉,这是剧本的主题。
【戴着历史眼镜,怀着人文情怀看这出小人物的抗争史】
黎耀祥说:“这部戏并非要为李莲英翻案,只是希望能让大家看到一个更立体的他。李莲英一直都被定性为反面人物、祸国殃民,但人不会几十年都只做坏事,当中产生什么变化,心态是怎么转变的,我们都是一知半解。历史只记载事情,但没有记载人的感情。我演的李莲英不是想去改变历史,但会提出一些问题,反思一些被表面掩盖的东西”。
所以戴着历史眼镜看到的是情节,从演员的对角色的塑造上他展现的是一种内在的人物感情。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宫斗的哪类群体,无论是人性的如何刻画,无论是置于怎样的历史环境中间,更重要的是触及到剧本本身褒扬和批判的各自主题,触及到人性和环境交织的深刻底线。共同融合到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不同群体的悲悯情怀,还有鞭辟入里的皇权批判。这才是更深层次的反思的“被表面掩盖的东西”。戴着“历史眼镜”,怀着人文情怀,借着人性诠释和台庆东风,看这出小人物的抗争史,一起扶摇直上踏上这样小人物的传奇奋斗之路。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