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让多少中国人潸然泪下午夜梦回?
时间:2012-06-28 23:01
来源:
作者:草根老周
点击:次
《知青》让老周又一次中重温了当年那酸甜苦辣的知青生活。《知青》里的故事,很多都曾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曾激情四射,说着满嘴疯话、傻话却自以为是豪言壮语。我们也曾笨拙地干着农活,精心地嫁接育苗。我们也会在断炊的时候思念妈妈做的手擀面,也会在昏
三夏大忙,知青们一个个累得精疲力竭人仰马翻,连队将知青老家寄来的家书分给大家。一时间,七连泪水连连,收到家书的男知青们思乡之情泛滥,而女知青们更是抱在一团痛哭……
那一刻,彷佛是时光穿越,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一望无际总也割不完的麦田,那苍凉冰冷的知青院落……啊!电视剧《知青》,你让我们这些当年知青潸然泪下……
“知青”曾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里,他们与共和国一起蹉跎奋进,他们用迸发的激情燃烧着荒凉,谱写着特殊年代的青春之歌。电视剧《知青》以知青赵天亮及上海女知青周萍(她代表着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家庭出身的知青)之间的故事为主线,带出了赵天亮、周萍、赵曙光、孙曼玲、齐勇和吴敏等数十个知青在特殊年代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从不同侧面描绘了那个特殊年代里千百万知识青年的生存状态。
《知青》的叙事显得从容,它不仰仗大开大合的命运起伏、激烈冲荡的矛盾冲突来制造“吸睛”效果,而是以生动的细节、细致的情感娓娓道来:
那一个个劳动的场面,一次次口舌的交锋,还有怀里揣着写有“反动”言论的家信与书籍。
出身资本家的上海姑娘周萍三写血书,并偷上火车要当兵团战士,女知青吴敏因红宝书不慎掉入水盆而吓得脸色苍白。
坡底村淳朴的农民们顶着压力善待冯晓兰,蔡家村善良的渔民们为知青拿出自己家藏的海带,还有知青们对周萍这样“黑五类”子女的关爱。
收到家书的知青们因思乡而抱团痛哭,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食品,思乡唱起的“知青之歌”。还有,少男少女们悄然萌生,蔓延生长的初恋情愫……这些鲜活的场景和细节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其实,在那个年代,同样是有很多温暖值得铭记的。
《知青》让老周又一次中重温了当年那酸甜苦辣的知青生活。《知青》里的故事,很多都曾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曾激情四射,说着满嘴疯话、傻话却自以为是豪言壮语。我们也曾笨拙地干着农活,精心地嫁接育苗。我们也会在断炊的时候思念妈妈做的手擀面,也会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流着泪唱着“知青之歌”。我们也曾打架斗殴,也曾偷鸡摸狗。我们中也有“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比如老周就是),也有象吴敏那样“根正苗红”的“革命者”。那烽火狼烟的古道上在风里飘荡的故事,是曾经美丽的憧憬、艰难的生活和茫然的追逐,哦,还有我们幼稚而朦朦胧胧的初恋……
《知青》所传递的既是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对一个民族所经历的特殊时代的历史思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年代为当时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面对个人的利益,如何正确地取舍;面对情感的纠结,如何坦荡地处理;面对爱情的降临,如何真诚地相处;面对生命的安危,如何准确地选择?电视剧《知青》正是在尊重并深刻理解那段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着力呈现当年知青的青春与热血,劳动与情感,理想与奋斗,生与死,爱与恨,从青涩中走向成熟的青春岁月。当走过浮躁后回首沧桑,说我们无怨无悔,当然是有些矫情。在寂静的沉淀中,其实我们还是很怀念那段逝去的岁月。
毕竟,那是我们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啊!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