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 时评杂谈 > 影视热评 >

新版《红楼梦》为何一人一个片子头

时间:2011-10-09 18:17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西岭雪 点击:
孙红雷扮的邱如白在电影《梅兰芳》里说:为什么京戏里这扮相都得把脸绷起来:那是管人脸上的表情。这旦角往脸上贴片子为什么啊,是为了不让女人大笑,微笑可以。 叶锦添给新版红楼的女主角们各个贴上片子头,或许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吧?担心演员们太年轻浮躁,

  孙红雷扮的邱如白在电影《梅兰芳》里说:“为什么京戏里这扮相都得把脸绷起来:那是管人脸上的表情。这旦角往脸上贴片子为什么啊,是为了不让女人大笑,微笑可以。”

  

  ——叶锦添给新版红楼的女主角们各个贴上片子头,或许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吧?担心演员们太年轻浮躁,不庄重,所以想着把她们的脸绷起来,让表情凝滞,不许大笑,显得有古典美。

  

  这想法也许不能算错,但是戏妆里的贴片、绺子都是有讲究的。昆剧中,光是一个旦角,按照不同规格划分,就有七八种之多。比如贾母、王夫人都是老旦,出嫁的年轻媳妇如王熙凤、尤氏等是正旦,未嫁的小姐如宝钗、黛玉是闺门旦,或称小旦,五旦,而陪侍的丫环如袭人、紫鹃等则是贴旦,又或称花旦,六旦。另外还有作旦、刺杀旦、耳朵旦、魂旦等特殊分类,比如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一节,可卿即为魂旦。

  

  不言而知,这闺门旦、正旦、老旦分了三个辈份,在扮相上是绝不能混为一谈的。即便抛开戏曲行头而言,在古时礼仪上,女人脸面头发上的讲究也极多而严格。

  

  比如《红楼梦》里曾提过的宝钗到了“及笄之年”,所以生日要大办。

  

  在古时,女子插笄代表成年,需要举行仪式,宴告四方:吾家有女初长成,各位可以上门求亲了。而在此之前,女孩子不插簪钗,只将头发扎成两个朝天抓髻束在两侧,所以会有“丫头”这个名称。

  

  等到了男女结亲的时候,女方会专门有个“开脸”的仪式,而男方会为女子插上梳篦,称为“上头”。“结发夫妻”一词就是这么来的。晴雯嫉妒宝玉给麝月通头,就嘲讽说:“还没喝交杯酒,就上了头了。”便是这个意思。

  

  这么重要的头面,在叶锦添的大手笔下,却无论年龄,婚配与否,都是千人一面,人人一个片子头,就难怪观众不买账了。

  

  类似的“创举”对于叶锦添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苏州昆曲团重排《长生殿》,为了炒噱头,放弃行内的传统服装师,而请叶锦添担任服装设计,就烧钱烧到令人咋舌。

  

  《长生殿》是帝王戏,在行当里,各色人等的穿戴从定色到团纹都是有一定之规的,然而叶锦添大概觉得不够个性,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偏好给改了一通,重定色调,重选衣料。

  

  戏中唐明皇有个“踢袍”的固定身段,一边唱着,一边脚上一踢,袍角飞起,手上一抓,然后一亮相,整个动作力度不大,但要稳、准、帅气,一气呵成,讲究个“飞”字。既有飞扬洒脱之感,又有端庄帝王之态。

  

  正如周信芳在个人文集中所说:“踢袍要经常练习。脚如踢得太正,袍子把脚裹住了;如踢得太偏,就伸到袍子外头了。劲头也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袍角正好落在手中,不高不低。”

  

  然而在《长生殿》中,就因为叶锦添选用的衣裳质料太厚,饰演唐明皇的冠生一脚踢出去,袍子飞不起来,软搭搭兜在鞋面子上,真正手忙脚乱,气势全无。于是,整套造价不菲的褶衣只得推翻重做。不仅如此,那些创意独特的天宫神女的造型虽然隆重登场,却也都让行家戏迷们纷纷摇头。

  

  无他,戏曲是传统节目,再改革也有个尺度。过了这个度,就不是戏剧,而是闹剧了。

  

  戏台充背景幕的那道挂帘叫作“守旧”,是否提醒着大家,改革创新也得先守了传统,再合理革新呢?如果强行将个人标签凌驾于传统美学之上,就很难让人信服了。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