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赤壁》在国内的票房四天已经过亿,与以往的国产大片的待遇不同,本片的口碑呈现出了少见的两极化呈现:一帮人叫好,一帮人叫骂。
叫好的理由基本很简单,两字,好看。
具体说主要集中在对于场面和“笑”果让人欣喜,对于故事简单流畅,让人满意。
叫骂的理由略显复杂,有的诟病压根就不像“史诗”——缺乏威震人心的气势,有个抱怨“大片”不该笑场——故事类型不伦不类,有的职责导演黔驴技穷——鸽子依旧飞,几度电影红,也有影迷提示其镜头语言匮乏——慢镜泛滥与拷贝其他电影(诸如《300》喷血效果)(我的小文《最像大片的国产大片》提及)。
我认为,对于叫好的,很正常,普通观众的自然反应,我们既然不能要求普通观众痴迷于作品桀骜不驯的气质与鹤立鸡群的技法,也不能期望普通观众热衷思考人物的行为的逻辑价值与人心层次,正如,在中国发行最大的人文综合类的杂志是《读者》及《故事会》,而绝不是《收获》或者《读书》。
我认为,对于叫骂的,也很正常,它至少暴露出,大量国产观众的一个现状。
大量的死了心认定《三国》就该呈现出正剧面貌的“老棒子”,不正不足以平心愿的“顽固”群,对不起,《赤壁》不是为你们拍的,你们的宝贝是电视台播放的巨型国产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他对于原著与历史与人物的还原,最大程度尊重并顺依你们的要求!
对于具有娱乐精神的当代电影没有求你来当爷爷的天命,当你周围的朋友欢天喜地地看着《赤壁》,你请不要一面愁容的嘟囔:这他吗叫什么玩意,三国人才不是这样子呢!因为你既没有看出来自己的审美品味落伍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没有看出来当代商业电影对于落伍者毫不留情的遗弃,或者说叫一脚踢开!
叫好与叫骂各自为政,各持己见,自以为是,不以对方为然。
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观众对于本片的定性上的理解差异。
本片从类型上看,属于武侠战争喜剧。
所谓武侠,在于内核。个人英雄主义中心主义毋庸置疑地奠定了这一要素。无论是开场的赵云个人风采展示,还是大战中名将逐个登台示众,无论是周瑜与孔明的个人才干描绘,还是战将与主公,以及英雄之间的相惜都流露着个人英雄情崇拜与拟血缘化忠义情结的味道。
所谓战争,在于内容。一场历史大战作为中心事件。旁支战争既是噱头也是看点,还是重要成分。大战的前因后果,涉及到双方好汉,战争的发生发展高超,本体既是故事本身,也是看点的重心所在。
所谓喜剧,在于形式。这不是偶然的笑场,或者编剧的疏漏,而是用意所在,笑点是有精心设置与铺垫的,比如“略懂”的第二次出现具有效果,很大程度在于前面孔明接生牛时有了铺垫。曹操对画思人,冒出“欲望使人变年轻”也自成逻辑。
综上,《赤壁》是部武侠战争喜剧大片。
只有对于《赤壁》的类型有所认识,争论的问题才能变得清晰。
对于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粉丝,对于《猫和老鼠》的目标客户群,对于叶公好龙者,对于偶像的信者,对于审美麻木者,对于先天缺乏幽默细胞者,对于偏执于以自身想象而奢求于别人的创作的人,对于不同于自己意见就深恶痛绝之的“没头脑”们,对于见了别人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好就的义愤填膺的“不高兴”们,对于感情用事而不对于具体影片与相关评论不假思索就一棒子打死的强力流氓们,对于具体影片与相关评论基本没有阅读与理性把握能力的文艺盲儿们——
正如没有哪一条腿是为AO运所生的,
《赤壁》也不是为你们而生的!
对于这样一部武侠战争喜剧大片,你可以跟着喊“哇塞”或者“吗地!”的同时,电影本身与这个时代也可以对着你喊:你他吗回家缝鞋垫儿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