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我在新浪网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从而迈入自己的互联网时代。在使用博客的同时,我也玩起了各种论坛、微博,以及稍后出现的微信和公众号。可以说,我在参与互联网叙事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从纸质阅读到自媒体阅读的转变,以及如何将二者进行调和的过程。 传统媒介包括了报刊、杂志、书籍、图片、影像和电视新闻。这些媒介在传播信息的特点,受众范围和产生的影响均与以博客、论坛、微博和微信为主的自媒体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不同表现在:传统媒介的传播周期比较长,自媒体则相对比较短和快。例如:杂志至少是以半个月为周期来出版的,时间长的话则以一个季度为周期,然而,发一篇博文或一个帖子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已。由于传播周期长的缘故,传统媒介在信息传递方面就会比自媒体稍微滞后一些。这也是纸质阅读不如自媒体阅读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其次,传统媒介的阅读成本比自媒体的要高得多。报刊杂志尤其是书籍,价格偏贵,互联网的使用则是按流量扣费,性价比更高。第三,传统媒介是以精英团体的经典化表述为形式的,知识信息比较深奥,同时也是单向传播的,只能从A到B进行传递,具有强制灌输的性质。自媒体的出现瓦解了精英团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以大量时尚性,娱乐化的语言作为表述,显得粗鄙化、平民化和先锋化,同时具有双向的互动性,信息的传递是AB之间相互的。 至于传统媒介和自媒体之间的相同点,无外乎就是对知识信息的传播,促进出版业的繁荣。当代文学很多都是从网络走向社会的,是网络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2015年,余秀华事件风靡全国,从互联网肇始,到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的不断关注,最后以网络和传统媒介相结合的持续报道,深入中国读者的内心。余秀华从草根阶层一下子成为著名诗人,其诗集先后出版,并出现被抢购一空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自媒体对文化发展方面产生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自媒体进入门槛低,传播速度快,于是整个网络平台显现出知识的浅薄与平庸,信息平面化、粗鄙化,娱乐事件充斥读者的眼球,粉丝文化大行其道,以至于产生许多信息垃圾,也有不怀好意的个体和利益集团利用网络过分炒作和推销自己,蓄意制造一些恶性事件,甚至出现言论的相互攻击、谩骂,表现在一些论坛上出现“水军”之间的持续论战。由于自媒体发表的审核制度不够健全,也容易引起原创者和转载者之间著作权的纠纷,出现抄袭事件。 当然,网络也会出现一些富有时代感的网络语言,增加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比如“给力”“正能量”“点赞”,不过有的网络语言也缺乏文化含金量。 网络对于言论表达自由是一种推动,对于民主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利于民意的充分表达,当然也存在着愤青式的偏激声音,民族主义情绪的发泄以及民粹分子的极端表达, 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反思的。 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将传统媒介和自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国家要健全自媒体的发展环境,同时提倡纸质阅读,让传统媒介有存在与发展的市场。传统的文化学者和 应该积极拥抱自媒体,通过互联网叙事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感。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体系,开拓自己的人文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