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把春愁作秋悲

时间:2016-03-15 09:18 来源: 作者:博华 李臣业 点击:
本词起首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的愁苦心情,奠定了词作哀婉凄清的基调。开篇“寻寻觅觅”声如裂帛,恍从天降,足见她发自肺腑的彷徨,满怀愁绪,无处发泄,无人倾诉,作为一个聪慧冠绝的女性,此时她更需要至亲的呵护与关爱,可是至亲的人都已离她而去,无

长期以来人们在赏析李清照那首著名的词《声声慢》时,总把词中的意境与秋天联系在一起,在悲秋的气氛中,词人睹物抒情,整首词流露出一派黯然神伤的情绪。其实细读其词,似乎这首词创作的时间不是在秋天,而是在春天。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词作的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在宋代众多词人中,李清照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叠词的使用,将词人心中的悲愁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历来为后世的人们所称道。作者心中那哀婉的凄苦情绪,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千古名词,通过描写自己在金兵南侵,逃难过程中一路所见、所闻、所感带来的悲愤情绪,让她情绪不能自已,便诉诸文字去抒发自己内心郁积已久的那份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的基调。本词作为易安居士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为无数后来人所喜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词人别出心裁屡用叠字和双声字,变舒缓的节奏为急促,变哀惋的情绪为凄厉,匠心独具音韵铿锵,为历代学人所称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起,奠定了易安居士在中国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本词起首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的愁苦心情,奠定了词作哀婉凄清的基调。开篇“寻寻觅觅”声如裂帛,恍从天降,足见她发自肺腑的彷徨,满怀愁绪,无处发泄,无人倾诉,作为一个聪慧冠绝的女性,此时她更需要至亲的呵护与关爱,可是至亲的人都已离她而去,无人听她倾诉衷肠,无奈独自一人只好用自己擅长的文字写作来排解心中的痛苦。是啊,“兰闺久寂寞,无计度芳春。”作者虽然已非青春少女,但当时也不过四十出头,背井离乡、藏品被抢、故国不堪回首、情深意笃的丈夫骤然病逝,凄清孤寂的寡居生活、悲花泣月的多愁善感及铭心刻骨的家国之痛铸就了她的忧慽和惆怅。那么作者在极度的悲情愁绪中,她那极其敏感的精神神经,触碰和寻觅到了什么呢?下文“冷冷清清”恍如冷水浇头:作者不但一无所获,反倒寂寞清冷扑面而来,于是油然而生“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叹。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心理感受,这三句抽丝剥茧地表现出作为一个人生阅历极为丰富的聪慧女性,从优渥的家庭环境,一下子沦落到人生的谷底产生的那种极度的精神痛苦,这令寡居的她怅然若失,而后一种茫然四顾的无依无靠和满怀悲慽的心情,催生了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诗词。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我们的文学评论史上似乎已成定论:此词作于秋天,因为只有这样,下文的“满地黄花堆积”才可有了呼应,悲秋的基调才能找到落点!那么如何解释这“乍暖还寒时候”呢?最为常见的说法,便是把它解释为秋天的清晨天气由寒转暖,然后把下文的“晚来风急”改作“晓来风急”以期呼应。可是,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秋天的早晨绝不是最难将息的时候,聪慧绝顶的易安居士更不会这样认为。事实是,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就会知道,人在一年之中春夏之交时最难将息,而秋天是一个人身体状态最好的时节。而在传统说法上,“乍暖还寒”历来是指初春,一年之中初春时节人体最难将息,而人在傍晚身体状态转向虚弱!这些,易安作为一个深谙传统文化的贵族知识女性会不知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是什么告诉我们易安此词一定作于秋天?我查找了不少书籍,结果是,除词作本身外于史无据。那么,唯一的依据就是下文的“满地黄花堆积”了,是“黄花”,因为在通常的观念中,“黄花”在我国古诗词中一定就是指菊花!可是,现在请看一段资料吧: 晋·张翰·《杂诗》之一:“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 唐· 司空图 ·《独望》诗:“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翰诗:‘黄花若散金’,菜花也。通首皆言春景。 宋真宗出此题,举子误以为菊,乃被放黜。” 以上三处,黄花均指菜花!更何况菊花具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的品性,因此也就没有满地黄花堆积一说。那么现在,我们还能那么笃定地认为易安此词中的“黄花”是指菊花,并由此推断此词是写秋愁吗?行文至此,可以推断:词中“黄花”系指油菜花,在江南一带初春盛开,或者指黄色的花,泛指春花,只有春天花开时节,花开的最为繁盛,遍地繁花,才会给人以“满地黄花堆积”之感觉催生的文学意象。由此断定:易安此词乃写春愁。作者流寓江南以避战乱,“寓思本多伤,逢春恨更长。”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词人心中的悲慽可想而知。是啊,“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啊!春寒料峭,晚风侵骨,心中更添悲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的大雁不是秋天南飞的大雁,而是春天北去的归雁。鸿雁天空哀鸣阵阵,作者不由想起了挚爱的丈夫,想起了当年鱼雁往来的甜蜜,更想到了北方那可爱的家乡。只可惜女词人眼前的现实早已经物是人非,甜蜜的心情从心尖掠过却转瞬即逝,作者笔锋一转:“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夫妻唱和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便纵有万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花儿空谢,人已憔悴!作者此处既写出自己无心摘花的苦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沉悠远。

“守著窗儿”句几近口语,抒写独坐无凭、内心愁苦之状,与“寻寻觅觅”三句遥相呼应。有道是“闲处光阴易过”,人在悲苦之时,却是度日如年,词人觉得好象连老天都有意与她作对,不肯及时黑下来而故意使人难过。“梧桐”两句,易安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嘈嘈切切,笔直情真,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最后,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作收,尤其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易安此处却以少写多,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怎么诉说得尽,妙在却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还有什么全词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欲说还休”,实际上却已倾泻无遗。 综上所述,本词始终紧扣春愁这一主题,并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精髓;又以几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寡居时的悲愁凄苦,确乎中国文学史上独具匠心的抒情名作。虽然辨析此词,词作创作的时间不太对人们的文学欣赏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作为文学爱好者觉得对这一问题的考究还是有意义的,草成此文,与大家一道分享,不当与偏颇之处,敬请诸位文友不吝赐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爱玩的天性-500个游戏挑战思维能力

    作者:关美红

     《爱玩的天性:500个观察游戏挑战思维能力》内容包括趣味性观察思维游戏,创新性观察思维游戏,智能性观察思维游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