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母以子贵的说法,说是女人能够为男人生一个儿子,使这个男人有了传承香火的直系子孙,这就是莫大的功劳,女人的地位不言而喻就高了起来,慈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不是生了同治,那有她的地位,更别谈当太后及至后来的独掌朝政了。而与慈禧同时的慈安太后却因没有子嗣,在那个一切轮等级地位的封建时代,就沦落到与慈禧为伍同列,并最终为慈禧所谋害的地步。慈安太后的结局,就因为母无子,不能享受母以子贵的缘故。要是慈安太后也有一个儿子,中国历史上那还有慈禧的存在。母以子贵,确实如此。
但最近在看《东周列国志》时,却得到了好多个与此完全相反的事例,使我得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子以母贵。著名的母以子贵有两个事例,一个是西周时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为了褒姒,周幽王竟然要废掉与王后申氏所生的太子宜臼,立与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继承他的大周天下。虽然最终因周幽王数度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诸侯,太子引犬戎兵大闹稿京,幽王身死,褒姒得诛,宜臼夺得王位为终。但这很明显是一个子以母贵的事例,周幽王因过度宠爱褒妃而爱屋及乌,喜欢上了褒妃的儿子伯服,欲立他为王。这是一个事例。
第二个事例是东周时的晋献公,献公当时已有子数人,以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为最贤。但献公晚年特别宠爱妃子骊姬,在骊姬的枕边之言下,越来越厌恶太子申生等人,转而喜欢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和骊姬之妹所生儿子卓子,这两字皆年幼。太子申生将兵外,多有战功,为国人和众公子所服,稳为继承大统之意。公子重耳名贤,为人叹服,次之夷吾,也还算贤。献公欲杀此三子而立奚齐为君,重耳夷吾出逃,太子申生被杀,国人怨恨。虽最终献公死后,大臣里克力杀受命大臣荀息、骊姬、奚齐与卓子,迎立夷吾为君(是为晋惠公)。但却很明显也是一个子以母贵的事例,晋献公因过底宠爱骊姬而欲立骊姬之子为君。这又是一个事例。而且这两个事例当中,准备要诛杀的太子均是贤而有大名者,而准备立的人却是愚钝或者年极幼无知之人。可见子以母贵有一定市场存在。
后均其原因,细细分析,实质上无论母以子贵,还是子以母贵,都是以赐予者的喜好与利益决定的,当时咸丰帝无子嗣,当以利益为重,传承香火为重,子是利益攸关的事情,能生子者当然会以其子为尊贵,地位大大提升,就成为母以子贵了。
而反面周幽王、晋献公之类,子以众多,传承国器无忧,当然就得另外考虑自己的喜好了,我宠爱那一个妃子,就要立那一个妃子的儿子为王。这种想法还明显表现在春秋王霸之一的齐恒公身上,晚年而昏庸的他竟然同时答应了五个妃子立他们所生的儿子为王,最后竟酿成了祸国殃民之乱,自己死后也无人管顾,群公子大闹朝堂,六十余日后才得以安葬,仅一妃子晏蛾儿尽忠身死。
由此得出结论,究竟是母以子贵,还是子以母贵,完全要看赐予者,也即利益的直接相关者而定,先重利益,看是否能够传承香火了,如果利益已满足,那就得看喜好了,利益为关键时,往往母以子贵,喜好为关键时,往往则子以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