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款被“雁过拔毛”是谁“见死不救”?

时间:2016-12-29 11:19 来源:未知 作者:季伟 点击:
信息的不公开,为扶贫款被冒领提供生存的“土壤”。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些地方将扶贫项目藏着、捂着,要么局部地方公开,要么少数内容公开,让普通百姓对于扶贫款项总是“雾里看花”。可否享受、又能享受多少根本无从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别人说是多少

自今年3月部署“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来,湖南省纪委认真筛选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举报,对重点问题线索实行省、市、县纪委层层交办、挂牌督办,限期核查处理,多批次公开曝光。(人民网,12月27日)

湖南省的一次专项整治,就查办138件,处分346人,组织处理201人,移送司法机关26人,还有一批正在办理的案件更有希望将这些数据刷新。取得这些显著的成绩,固然值得欣慰。扶贫款对于贫困百姓来说可是“救命钱”,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挪用、乱用。然而扶贫款经常被“雁过拔毛”,到底是谁“见死不救”呢?

制度的不健全,为扶贫款被蚕食提供先天的“温度”。不可否认,新的法律或者规章制度,都常常尾随于新生事物出现或者新问题发生之后。所以,制度很难有先天预见性。而对于扶贫领域,以往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力度、没有这么严的尺度、没有这么强的态度。所以,以往的扶贫款项管理制度或许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层面,本来就有可能存在漏洞或者瑕疵的情况下,突然这么大范围、大手笔地发放扶贫款项,原来的制度肯定更加地捉襟见肘,跟不是扶贫攻坚的脚步,完善相关制度已迫在眉睫。

监管的不发力,为扶贫款被窃取提供后天的“湿度”。扶贫款项对于心怀叵测的干部来讲,到底是“烫手山芋”还是“香饽饽”,关键要看监管是否发力。如果监管早就将“丑话”说到前面,将利剑高悬在空中,随时巡视、随时督查,恐怕别有用心的干部会视为“烫手山芋”,拒而远之。然而,事实上,一些部门内部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相关的同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太远,让监管的脚步总是徘徊于部门的大门之外,既起不了监督作用,又达不到威慑效果,如何强化监督利器已是当务之急。

信息的不公开,为扶贫款被冒领提供生存的“土壤”。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些地方将扶贫项目藏着、捂着,要么局部地方公开,要么少数内容公开,让普通百姓对于扶贫款项总是“雾里看花”。可否享受、又能享受多少根本无从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别人说是多少就多少,自己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阳光普照的地方总会滋生细菌、导致腐败,如何强化信息公开,接受阳光的温暖、接受群众的监督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家务事”。

在有温度、有湿度、有土壤的情况下,邪恶之花就会悄然绽放,扶贫款就会被屡屡盗走。对于弱者来说是“雪中送炭”的扶贫款项,各级政府和干部本应该做好的是为其“锦上添花”而不是“雁过拔毛”,救死扶伤、扶贫济困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作为“三个代表”践行者的党员干部岂能背其道而行之?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地球启示录:村民·村落

    作者:雪狸

    这里有神奇的玛雅文明、土耳其地下城、失落的亚特兰蒂斯、英国的巨石阵之谜,还有传说中的楼兰古国,以及那些令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