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组此次巡视“回头看”情况反馈的问题,多数在2013年、2014年的首次巡视中便早已暴露过。然而时隔两年,经过各地数轮整治,这些“顽疾沉珂”如今为何依旧存在?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表示,2016年对已经巡视过的单位要杀“回马枪”,首轮巡视“回头看”明确在辽宁、安徽、山东、湖南4个省进行。随着四省巡视“回头看”情况陆续反馈,辽宁、山东、安徽已有省级干部落马,另有超过20个厅级干部被查,巡视“回头看”的威力逐渐显现。 “回头看”无疑是巡视的升级版,也是巩固“疗效”的必要疗程。但是许多老问题,巡视过后,在多个省份依然存在,可见巡视的疗效没有得到巩固。要治疗这些顽疾,就必须“对症下药”,找到其“病灶”。 原因之一是整改落实不力,不排除一些干部存在“巡视时哆嗦,巡视完嘚瑟”的情况。比如“党政机关违规经商办企业、协会学会不规范、私设‘小金库’和滥发津补贴等问题”依然突出。可见,巡视中发现的某些问题,在巡视后依然存在,屡教不改。 要让这些得瑟的官员,不敢再狂妄嚣张,就必须要求我们的队伍要有“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要有痛下决心,根除腐败的决心。 我们的工作重点,应一手继续大力反腐,一手抓紧制度建设,减少老问题的反复,杜绝新问题的出现。要继续发挥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纵容姑息,让“老问题”重新抬头。 治“屡巡不改”顽疾须“对症下药”找“病灶”。我们必须将巡视工作进行“升级改造”。在巡视工作形成常态化的今天,某些单位机关却有一种“高枕无忧”的过关思想,要遏制这种思想,就必须加强巡视力度,改进巡视工作方法,让巡视工作成为一把高悬腐败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