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一个住宅项目需要盖多少个章?北京一房地产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房地产企业的一举一动都要向政府打报告,一个项目做起来,要盖400多个章。土地、规划、开工许可、预售、验收,要有十几个章,这都是大章,具体的还有消防、绿化、地下水、南方的白蚁,连避雷针都要验收 提及“公章”二字,有人在百度、好搜等网站一搜索,在“公章旅行”“公章长征”等关键词下,一幅幅辛辣、幽默漫画令人心气难平。对于一枚公章难倒英雄汉,多少创业点子出得了家门过不了衙门,赢得了市场却栽在了官场的报道屡见不鲜。某地曾有两家产业园争抢企业来落户,一家领导下了死命令,结果24小时办结了所有手续。很多时候,一些部门不是不能办,而是不愿办——公章的橡皮里边,有油水、能养人,“谁用谁知道”。 公章,在它原本的意义上,是为了代表信用和权威,一个东西有效没效,公众最关心的就是上面的公章。一个项目能否启动,首先就要看其公章是否都盖全了,运用的建材是否合格品,抗震防灾等级是否达到,消防是否达标了,公众很难去检验。所以,公章意味着政府要为公众把好第一道关。 但是,如今只要一提到公章,公众也许就会将其与“吃拿卡要”相联系起来。的确,一些地方的新闻都曝光过某些部门的人员,利用公章吃拿卡要,将审批项目当作自己揽钱的千载良机,某些机关部门甚至刻意增加“莫须有”的项目。这些情况都导致公众对公章产生了抵触情绪。 不降门槛,创新冲不出去;不松紧箍咒,市场很难说了算。公章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安全领域,该盖的章不能过分瘦身,如果一味的为公章“瘦身”,就会导致缺乏监管,缺乏检验力度,最终危害公共安全。有过减肥经验的人,都晓得“行百里者半九十”,余下的几斤小赘肉,最难割舍。也就是说在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减少可有可无的公章,而是要去粗取精真正让公章“瘦身”,即或是公章里多余的“赘肉”再肥我们也忍痛割掉,只不过有用的“肌肉”我们永远也不要嫌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