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多个地市的党委、纪委等单位集中传达学习的一份来自中央纪委的通报低调披露,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中海油董事长杨华这三位省部级干部因“多次公款吃喝,提供高档酒水和香烟”等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十八大之后,各地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国企其实并非例外之地,尤其是央企,今年以来就陆续有高管被查。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国企偷偷吃喝,显得分外扎眼。但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不能仅归咎于具体人员的觉悟不够,而是要反思背后是否存在制度疏漏。 近年来,党政机关“晒三公”已经从中央至地方逐步推行,虽然公开的层级和明细还很不够,但制度的“紧箍”总体正在收紧。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近来大吃大喝现象的收敛,验证了只有钱被管住,公款大吃大喝等灰色腐败行为,才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而这方面,国企所受到的压力远远不够。而国企的性质不同于党政机关,其资金流通大,可变相的名目多,在监管上非常困难,这就造成了在“八项规定”下,一些国企干部仍然敢于顶风作案。 近年来很多专家都曾呼吁,国企应和政府部门一样“晒三公”。但这观点遭到很多国企人员的抵制,他们觉得国企毕竟是企业,一些接待宴请是业务发展的需要。其实,从来也没有人要求国企完全不能有公务宴请,公众要求做到的是账目透明,杜绝以公务接待之名,行中饱私囊之实。看似,各有各的理,如何公正的决策还需要监管制度上的发力。 鉴于以上事实,笔者认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都属于行使国家权力的实施者,应该一视同仁。因此,治理国企大吃大喝的乱象的关键还是要管住钱。国企的钱属于国民,透明开支本是应有之义。这就需要所有的国企尽快把“三公”经费的预决算翔实公布,公众就能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看紧国企的“钱袋子”。大量事实证明,制度上的预防,比“盯人”战术更长效,制度健全了,在实施上一切都不是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