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甘孜州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甘孜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四川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与这两项重要议程同样引人关注的是,会上通报了全州扶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和在扶贫工作中不作为的部分基层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 贫困,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贫穷而生活窘困,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而国家对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甘孜州一些乡镇落实扶贫政策如同儿戏,“抓阄”确定贫困户,把扶贫政策的针对性、严肃性抛弃得无影无踪,这不仅让真正需要扶贫的困难群众最揪心,也让公众舆论很受伤。 对于民众而言,贫困户人选确定,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关乎精准扶贫的精准实施,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慎之又慎。通过“抓阄”确定的贫困户里面难道没有家境条件不错,城里有房,家里有车的富人因“手气好”戴上贫困“帽”享受扶贫政策?但真正需要扶持的穷人就因“手气差”落榜而揪心? 不以标准定贫困,不论家境凭“手气”,一切靠“抓阄”决定,从表面上看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不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闭门造车”就是“撒胡椒面”搞平均主义,填写致贫原因千篇一律、应付交差,其结果是让“富人戴帽,穷人落榜”,势必使原本贫困户扶持的专项资金,被当作“唐僧肉”轻易瓜分。如此之下,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如何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如何实施? 如此明显的不公平,不仅不能达到精准扶贫攻坚的目的,反而会激起真正贫困户的怨气和不满,使矛盾更加激化。 “抓阄”确定贫困户,本身就不合理,不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是最揪心的“公平”。为此,民众希望这些地方的基层干部切不可图省事,简单抓阄了事,一定要深入实际,拿着扶贫手册红本本到老百姓家里去核实,扶贫联系帮扶部门,下派的“第一书记”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啃下扶贫硬骨头,打赢扶贫攻坚战,兑现“不落下一乡一村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