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情往来”演变成“人情腐败”到底怪谁?

时间:2015-10-08 13:32 来源: 作者:小郭来论 点击:
中央三令五申下,“人情贪腐”仍屡见不鲜。节假日变“进贡日”,大操大办酒宴占违规案近三成。从“集腋成裘”,到“集体受贿”,让人情往来中暗含贪腐“因子”,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对这种打着礼节、情意的贪腐习以为常,甚至认同和维护。这说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长久以来

10月3日,《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刊文《“洁不洁,看过节”》,文中说,中国自古重人情、尚礼仪。节庆期间,请客相聚,探亲访友,互赠祝福本是充满温情之事;不过,从中央纪委过去查办的案件看,领导干部行贿受贿的时间,很多集中在传统节日期间;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的大吃大喝、公车私用、公款消费等行为,更是节日“易发症”。一些领导干部正是被“人情”撞了腰,放松警惕,开始“沦陷”的。

众所周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全国各地狠刹过节“随礼风”的要求日趋严格和细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明确禁令,彰显了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一“惯常式贪腐”顽疾“开刀”的决心。

虽然在遏制“人情贪腐”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离党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地方、一些官员,正是利用这些人之常情而心安“礼”得,以致它膨胀、走样,成为贪腐“挡箭牌”。专家指出,打着“人情往来”幌子的行贿受贿,犹如堤中蚁穴,舟底虫蛀,一旦放松警惕将堤溃船沉。

当前,时时都彰显出中央对“人情贪腐”说“不”的坚决态度。诚然,“礼尚往来”是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节日、习俗更传递着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打着人情礼仪的幌子,把婚丧嫁娶、过年过节当成了权力寻租、受贿敛财的良机,让正常的风俗习惯变成了权钱交易、私相授受的丑剧。

正如报道,中央三令五申下,“人情贪腐”仍屡见不鲜。节假日变“进贡日”,大操大办酒宴占违规案近三成。从“集腋成裘”,到“集体受贿”,让人情往来中暗含贪腐“因子”,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对这种打着礼节、情意的贪腐习以为常,甚至认同和维护。这说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长久以来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昭示着基层的反腐工作要久久为功。

其实,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早有规定,但公务人员在节假日收受的礼品、礼金如何界定却一直规定不明,正是这一漏洞为人情往来送礼留下了打“擦边球”的空间。

为此,要真正卸掉“人情枷锁”,必须向不良的送礼风气宣战。只有通过严规细则,才能让官员的日常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敢再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贪污受贿,让试图行贿的人无空可钻。笔者认为,要对“人情贪腐”说不,就要从禁止婚丧节庆送礼打“擦边球”做起。

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把“廉政”视为自己政途中的“行动指南”。

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对贪腐官员本着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的正确态度,严肃处理,下猛药治顽疾,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别说你会刷朋友圈 微信营销这件小事

      作者:曹斯明

      在移动互联网冲击各行业的大背景下,微信如同黑马一般闯入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营,备受关注。微信超大的用户群体以及…

      发布者资料
      朦胧 查看详细资料发送留言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4-11-14 15:11 最后登录:2018-03-12 15:03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