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公布6月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3111起,处理4336人,2930人被给予党政纪处分。其中“公车”问题的案发率也最高,占比超过三成。 显然,使用公车,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交通成本,但“公车滥用”情况屡次遭到媒体报道,致使政府及工作人员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政府公务人员为了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责,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利用交通工具办事是必不可少的。 “车轮腐败”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已有多年,相关部门提出治理也提了多年,可为什么就是遏制不住“车轮腐败”呢?特权思想作怪。还有就是,监管部门监督不力等。导致一些握有公权的领导干部根本不去想什么遏制“车轮腐败”这个问题,总是想着自己是官想怎么用车都行,别人管不着。而且,车越坐越豪华,派头越搞越大,谱越摆越大。这样的人怎么能谈得上得民心? 其实,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杜绝浪费,消除车轮腐败。而车轮的腐败最主要的,还是公车私用。因此,要想让公车改革从根本上来解决公务用车的不正之风。不仅要改变现有的公车数量,还要让公车监督工作做到位,让公车更好地行使公务活动,有效遏制公车私用、公车滥用,削减行政成本,推动建立节约型政府,实现公共利益。 在笔者来看,对于公车私用、公车超配等问题的治理,要真正触动既有利益者,勇于革除官场公车配别的“潜规则”,这样才能见实效。一方面,需要制度的刚性,即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什么样的级别配备什么样的车,按照划定的“红线”,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去执行;另一方面,好经就怕歪念,对于那些把规章制度视为“一纸空文”,公车照样超标超编配备、公车照样私用的领导干部,该问责的问责,该处理的处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刹住这股腐败之风。 根治“车轮上的腐败”,尽管“任重”,但“道”不能太“远”。笔者认为,要根治这一沉疴,首当其冲是要降低公车经费预算,掐断车轮腐败的经济源头;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不断加强公务用车规范化管理,构建长效监督制度和立体监督网络,让“车轮腐败”无处藏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