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整治不“给力”,政府主要负责人将面临“约谈”。这样的场景,已不定时在西南地区上演。 近日,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受环保部委托,对因环境污染问题整治不“给力”的资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公开“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约谈”,其实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何以上级环保部门指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地方整治却不“给力”?估计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举措不实,执行力差等原因都存在。而对事发地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虽然能让其提高认识,拿出务实举措,加大整改力度,但约谈者或围观者能否认识约谈,重新审视自己的治污工作就值得关注。故事件不应止于约谈,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完成。 不可否认,对本地污染问题整治不“给力”,当地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及污染排放企业都难辞其咎。笔者认为,市长被“约谈”,反思的不应只有市长。分管副市长、环保局、涉污养殖企业及上级主管部门其实都要反思。为什么?一方面,作为当事地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涉事企业,没有认真整改上级环保部门指出的污染问题,这就说明对治污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具体,执行走了过场,其被约谈甚至被追责一点也不为过。另一方面,作为污染问题整改的监督者,四川省环保厅和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在这起事件中,明显也有指导、督促不到位的问题。毕竟去年6月就发现了问题,如今快一年了才去督查,那其他时间都干什么去了?是没有去督促还是督促时走了过场?不管什么原因,市长被约谈,督促者其实也有责任。毕竟如果在指出问题后,与当地共同找准问题根源,制定出详细的整改举措,整改时再定期不定期的回访,有不足及时指出,我想如今市长因治污不力被约谈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其实,市长被约谈,未必是件坏事。正如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副主任郭伊均说的那样,“约谈只是手段,许多环境问题从根源上,需要自上而下解决,切实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才能更好地从整体上协调解决问题。”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跌倒就该在哪里爬起来。一边畜牧养殖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一边又是污染难题。如何抉择?应该不难。事件已经发生,约谈不是包袱,应将包袱变为动力,一方面,对当地久治不愈的污染难题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立即召集当地相关部门、涉事企业拿出详细的整改方案,落实专人跟踪整改,要有污染问题不整改就绝不鸣金收兵的勇气和魄力。另一方面,要按照要求,认真清理污染源头,该关停就关停,该整改的就整改,必须确保每一个需要整改的污染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完成。第三,还应从机制的健全完善上着手,对养殖场地的审批,养殖过程监管及违规排污等行为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监督体制,从根本上解决畜禽污染问题。 资阳市长被约谈,有自身原因,也有其他因素,不管什么原因,事件已经发生,其他地方都要从这件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有问题就及时整改,别把称之为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当儿戏。毕竟,如今对环境问题公众关注度高,要求也不低,如果有污染问题而不认真整改,那你将会是下一个被约谈的对象。与其那样,就不要心存侥幸,更要不等不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也许因控制污染你失去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你却给子孙后辈留下了绿水青山,也一样会得到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