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是真的吗》)草莓是很多市民非常喜欢的水果,然而最近网上有流言说,草莓农药残留普遍,这可把市民们吃草莓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也让很多网友感到了疑惑。那么草莓农药残留真的会有这么多吗?记者随机在北京各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采摘园以及路边的草莓摊,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送到北京农学院进行检测。经检测,8份样品中全部都检测出了多种农药残留超标。其中就包括严重超标的除草剂乙草胺;专家说:在美国已经把乙草胺列为b-2类致癌物,如果长期食用这个乙草胺,累积量比较多的那种,乙草胺残留的农药,可能会有它的代谢物的中毒。比如醌亚胺类代谢物的中毒,可能就有致癌性。(央视4月26日) 说实话,关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早已经不是新闻了,无可奈何的市民们能应对的,就是吃之前在水里泡多点时间或尽可能的削皮。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又岂止是农药残留超标?瘦肉精、激素、各种添加剂、色素------,只要你能想象到的,唯利是图的国人之间为了这“利”字之追求,相互坑害,从种植者到商贩,从批发商到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都在不遗余力的制造着即害别人也害自己的食品,且损人不利己的“技术”水平不断创新,就包括市场上热销的又大又红、色泽鲜艳得让人垂涎欲滴的草莓,现在看来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存在致癌风险的有毒食品。 所以记者曝光后似乎也没有太多人显得莫名诧异,以前就都在传说肥嫩鲜艳的草莓都是施用激素和避孕药的结果,尽量少吃就是了;但因为越长越好看的草莓确实也很好吃,挡不住的诱惑还是让市民们趋之若鹜。我在南京工作的时候,当地郊区很多农村大规模成片种植的草莓,甚至每年春天都成了市民到农村春游享受生态采摘的旅游项目,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享受着农民兄弟们生产的“农残品”,吃了还带回城里给朋友们分享,司空见惯的食品安全隐患常态,几乎已经没有人再较真了,较真的结果只会是等死或饿死,不如直面生命之脆弱,然后自嘲道:我们早已经百毒不侵。 当然央视记者在市场随机抽样8份草莓样品送国家相关检测机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全部含有致癌农药,这再次证实了我们平时的猜测和认知,证明早已经被发现的问题,其实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甚至愈演愈烈,同样也证明负责监管检测和整改的相关政府部门多年来也心安理得的放任这种不堪现实,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干预,也不向公众报告相关数据,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或不愿意去干这件事,更不用说整改了。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每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媒体记者而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呢?农产品市场和大小超市里天天发生着大量的农产品交易,也无疑涉及到广大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食品安全,照讲是当然算是重大民生问题,是政府尤其是职能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的日常监管工作,包括食药监局、也包括那些政府的监测机构和检测机构,总之很多拿纳税人钱养着的公职人员,可能他们自己也天在要吃这些产品,却仍然表现得无动于衷或泰然自若,不知道是司空见惯呢?还是懒政使然? 无疑一直以来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堪现实怨声载道,婴儿吃个奶粉都只敢认洋奶粉,能否改善国人对国产食品安全的信心,说到底还得靠政府去管理和推进;但人们不断看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这次草莓送检,却无一例外都是由媒体记者完成,经常情况下,记者采取卧底方式潜入调查,然后送检,才能向公众曝光出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其实这样的结果,人们更有理由质疑政府在管理上的缺位、在工作上的失职。草莓如此,其它农产品亦然,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纵容状态。 也许是农产品农药超标并非立竿见影的让受到伤害,所以也不会立竿见影的给管理者带来即时的压力,老百姓知道草莓有毒,但并没有证据,因为没有办法检测,媒体记者有能力曝光,但似乎除了暂时的轰动效应,却很少或从来没有结果;反正潜移默化的毒害即看不见也摸不着,久而久之大家都开始变得从容不迫,可怕的是大家都开始无可奈何的接受这种食品安全现实,职能部门也变得心安理得,甚至有人反对媒体这种曝光,理由很简单,可能会因此给种植草莓的农民带来经济损失;就象曾经媒体曝光某大品牌瘦肉精超标问题时,有人跳出来破口大骂:你知道这企业背后有多少靠此就业的家庭吗? 农药残留超标的草莓背后同样也有无数农民的家庭,有种植过草莓的农民网友说:“草莓的根茎都是甜味的,如果不用毒性杀虫剂,草莓根茎叶就会被蚂蚁和小虫啃噬掉。而且草莓的外表有糖分,会黏住油性的杀虫剂,杀虫剂不溶于水,浸泡和冲洗都没用、根本洗不掉,也无法像苹果那样削皮,所以我从来不吃草莓。”,不知道那些负责监管食品安全的老爷们平时吃不吃草莓?记者现在说了,送检8份不同来源的草莓,全部含致癌农药,这次是不是要继续装聋作哑不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