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四川青年教师在网上发表“自白书”,痛斥职称论文种种弊端,激起了各界的讨论和热议。职称论文被指有三宗罪:一宗罪——医生越来越不会看病,老师越来越不会教书;二宗罪——“论文经济”养肥灰色利益共同体,江西一位高校老师反映,那些所谓的省级或国家级核心期刊,要发一篇论文,现在不拿个一万两万都很难发得出来;三宗罪——腐化学术氛围,恶化造假之风。 职称论文制度被人诟病已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僧多粥少”,大家都要发表论文,但可供发表论文的阵地不足,造成发论文普遍要交“版面费”,很显然,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现象。不过,问题的根子并不在论文上。 很多医生和教师都反映,写论文的人往往不看病,教学水平也未必高,而每天忙着做手术、站讲台的,根本没有精力再搞科研。由于论文质量不高,有的大学学报甚至被称为“学术垃圾场”。但反过来说,不写论文、不发表论文,也不一定就能提高业务水平。 对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总要进行考评,而考评就要有一定标准,论文就是标准之一。问题在于,对考评,谁掌握着制订规则和进行评判的权力?无疑,医生和教师们不掌握权力。但是,掌握权力的也并非学术期刊,而是评审机构的领导。所以,你发表了好的论文却照样评不上职称的情况也会出现,因为论文的质量不由你自己说了算。辽宁大学老师韩雪松就一语道破天机:“当年我给别人代写了10篇论文,讽刺的是,别人评上了,我却没评上,因为评职称拼的是走后门,是谁的关系硬。” 可见,只要对专业人员有考评,即便取消了职称论文制度,其他的考评形式也依然会不公平。比如,对教师不要求论文了,改成看上课的水平,一些教师完全可以造假,包装出高水平的公开课。而只要权力依然掌握在行政领导手中,各种教学奖项也会被关系户争夺,老老实实钻研教学的得不了奖,走后门的却能获一大堆证书。“论文经济”没有了,却会出现“评奖经济”,同样养肥一个灰色利益共同体。 总而言之,专业人员写论文原本没多大问题,只是不合理的体制让论文制度异化了,学术的行政化才是罪魁祸首,论文只是替罪羊而已。只看到“职称论文养肥学术期刊”,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只有改变行政主导学术、官员捏着专业人员“脖子”的制度,才能让职称评审回归本义,让专业技术人员潜心业务。发表于大河报,详见: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5-04/15/content_1243812.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