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而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清正的从政环境,就必须清理各种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要对那些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的党员干部当头棒喝:“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必须痛加鞭挞,坚决抵制。(来源于:2015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圈子”对普通人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不具社会危害性。而对于官场来说,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无疑就变味、畸形了。 当今社会,更有以亲属血缘关系出发,有的以同学关系为中心,有的以同事关系为媒介,有的以战友情为依据,形成了一个个边界明显、形态各异的大小圈子,打牢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坚实基础。显然,与社会“圈子”不同,这种“官场圈子”已然变种成为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且危害极大。 当然,我们不反对正常的圈子交流,但却反对领导干部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中国古代不乏拉帮结派之徒,其后果是祸国殃民,生灵涂炭。现如今,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却信奉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看能抱上谁的大腿。上级对下级颐指气使,下级对上级阿谀奉承,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了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他们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结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演变成弄权、搞钱、玩乐的“圈子”。 习总书记指出,“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因此,有些干部的小圈子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寄生、利益输送关系,甚至是由一群掌权的腐败分子组成的小团伙、一群依靠滥用权力牟取私利的利益共同体。从一些腐败分子情况看,“老虎”锒铛入狱,寄生在他们身边的“狐狸”“苍蝇”也随之落网。他们结党营私,相互勾结,编织一个以权力与利益为纽带的关系网,把公共权力当成私人物品,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沆瀣一气,其违法违纪触目惊心,其后果危害祸国殃民。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重申,“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为此,要净化政治生态、清正官场风气,就必须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极影响,清除政治山头主义、派别主义的遗毒危害。一方面,应继续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严惩贪腐圈子。另一方面,应始终坚持公道正派的官场风气,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远离“圈子文化”的定力和信心,从根本上整饬官场整顿吏治,重塑风清气正的新局面。(文/李子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