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泽这个人啊,蛮能‘坑’的,和他搭班子老出事。”这是江苏官场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他当苏州市长,副市长姜人杰落马了;他在无锡当书记,市长毛小平(后来继任书记)倒下了;后来到南京当书记,市长季建业也是马上面临审判了。”南京一名处级干部表示,“终于这回是‘坑’自己了。” 如此,坊间所谓的“杨式定律”终于被打破,政坛不倒翁应声倒地,将和之前同仁们会师监狱。不过,谈起这“开年第一虎”,大家还是情不自禁地津津乐道起这堪称魔咒的剧情。事情真的有这么邪乎? 事实上,搭档轮落与独善其身其实并不矛盾,绝不排除有这样的好干部存在。然而,在现实中,观者大多预设了一种圈子派系,加之西方性恶论的影响,戴上有色眼镜自然使池中最后一片清水也被象征性地搅浑。而且,往后事情的发展恰恰“正中下怀”。如此以来,反复的浸淫才彻底恶心了百姓对官员最后一点仅剩的好感。在这种氛围下,搭档轮落也才变身为一种有趣的现象: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延伸到那些尚在高位的人,怜惜地预言和宣告着都城高危和边关报急。 可是,在我看来,这根本算不上魔咒。其一,次数有限。一种怪异的现象要上升到魔咒,至少要经历无数次检验,而官场此举不过是一些政治投机分子在选择性反腐夹缝中得以苟延残喘的一种侥幸个案。再说,论次数有人并不比这少,还轮不到他独享这个封号,只是媒体为了方便传播而肆意加标签,就如国学大师被用滥一般。 如果有人真要执意说这算得上魔咒,那么我只能说这才真算得上是一件潜伏着魔咒的奇事。与其说是你我对寻求规律性的天生好奇,不如说是大众对官场厚黑学的自古痴迷: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到底曾今背后何人撑腰?又是谁在不断利益输送?依稀记得,军报曾用“国妖”批驳徐老虎,说他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的“两面人”。回头来看,这种归纳怕是极具代表性。杨卫泽生前“当官不易应是当干部的应有之义”、“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我结婚的时候房子仅20多平米”等廉政语录正在发酵成巨大的反讽话题,让人不得不假想一些官员是不是“一边工作废寝忘食、正义凛然,一边生活觥筹交错、腐化奢靡” 。 那么伴随的问题还有,如果世人都被吸引去关注官员唱戏的脸谱和面具,把演出效果和舞台功底作为必备谈资,那么某种程度上,官员的双面生活正是许多人心中道德的真实写照。这种角色冲突和人格分裂,也许正在人情社会里蔓延滋长。对此,我们当然可以自信满满地归咎于法制尚不健全、制度尚不完善,但在扭曲之中的爬行却无法掩盖每一丝丑恶和肮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