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温州的校长们均收到了一条来自温州市教育局通知,通知要求:请各县(市、区)教育局通知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不在校园里举行任何与圣诞主题有关的活动和庆祝,并负责督查、落实到位;市直属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直管处负责通知落实。(据2014年12月25日现代金报)http://news.sina.com.cn/c/2014-12-25/060431324920.shtml 此外,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平安夜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据称谁过圣诞就处分谁。校园内挂出了“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等宣传标语。 这又是一个否定放大的生动例子,温州教育部门禁止校园举行圣诞主题活动,将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尖锐对立,反倒把圣诞节变成了一个公众话题,更大范围普及了圣诞知识,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与西方人偏于悲观的性格特质有所不同,中国人是一个更乐观的族群,对节日有着更多的追逐,不管是西方节日还是中国传统节日,都被拿来作为释放快乐的借口,甚至生造出一些没有文化根基的新式节日。 就像“光棍节”,年轻单身汉从日期里清一色的 “1”,找到自己形单影只的情感落寞,生造出一个莫名其妙的青春节日,以纵情消费释放幸福的烦恼。 当然,在中国节日泛滥的土壤上,有商家不遗余力的概念炒作,在制造消费泡沫和情感泡沫的同时,淹没了中西节日的真实内涵,有识之士从中读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淡漠。 如今,温州教育部门以短信通知的形式,在圣诞热中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给圣诞娱乐贴上了政治标签,曲解了绝大多数学生圣诞娱乐的初衷,疑似用力过度。 理性反思有关方面对西方节日的抵制态度,检视一下我们对西方人过中国节的感受,也许会发现自己少了一点包容。 印象里,每到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新闻画面里出现洋面孔贺中国大年时,我们心里的温暖都油然而生。毕竟,人类的快乐都是相通的,既然一个族群从一些节日里得到了快乐,别的族群就可以分享那份热诚。 在地球村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人和人的距离如此之近,远隔重洋的两家人,在视频里却只隔着一道屏幕,对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近在眼前。一位妈妈将上初中的女儿送到国外亲戚处就读,孩子很久没有回国了,问她想不想孩子,得到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她说晚上回到家就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孩子,看孩子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随时跟孩子聊聊天,跟生活在一起差不多。 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与亲朋好友同在一座城市,一年也难得见上几面,但跟网上的朋友经常无话不谈。 其实,时代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更多元化,世界正在拆去心墙,重构文化版图,文化的交融不可避免,我们没有必要固守传统文化的一城一池。 中国现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4500多万,另有港澳台同胞3000多万,其中,广东籍华人华侨占了一半,海外广东籍华侨华人就有2000万。笔者所在的中山市,户籍人口只有140多万,但现有旅居世界五大洲9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市内归侨、侨眷、侨属、港澳台属60多万人。许多小区里,孩子的玩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样国际化环境下成长的新生代,于亲密无间中,心理上早已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曾深深刺痛了中国人,许多人认为韩国人正在争抢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若换一个角度看,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是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统节日,他们以中国节作为自己的节日,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认同,透过他们反观中国,我们是否缺少一点什么?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如今正带着文化自信拥抱世界,却还有人怀着戒心抵制西方节日,表现的文化不自信才是值得警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