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记者从绵阳市纪委监察局获悉,为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该市将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对查出的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红包礼金,须按规定于12月10日前上交所在地区或单位纪检监察机关。(12月2日,《四川日报》) 诚然,“红包”文化确实是我国的一项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本不应该遭受如此多的非议。但是传统归传统,如果将之运用于对领导干部收送“红包”就变了味,这无疑就会变了味。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送“红包”的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例如 “微信红包”、电商网站礼品卡、淘宝支付等“电子红包”方式纷纷出现。然而,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形式,但都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本质上都难免有利益兑换,也难免有贪腐的嫌疑,其目的就是逃避监管,更加隐蔽。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各地各级也都采取了集中治理或清理,但是,从近年来查处的贪官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贪官都有收受红包、礼金的行为,而且多数贪官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走上犯罪道路。也可以说,面上看收受“红包”的少了,而转入“地下”的现象却多了,收受“红包”现象,并没有得到真正刹住,“顶风违纪”者有之,甚至还大有人在。 各地各级禁止领导干部收受“红包”,都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况且当前党政干部财产公示还没有全面铺开,这就给了那些收受“红包”及购物卡以及贪污受贿者“洗白”和暗自“减肥瘦身”的机会。 然而,“黑钱”洗白,满身横肉被减掉,依然可以冒充好干部,这不应该是整治“红包”腐败的初衷。因此“红包”腐败已经大腹便便的干部,“减肥”就应在阳光下进行,当然,整治“红包”腐败,不仅要让党政干部“减肥”,而且要堵住其“红包”腐败“增肥”的权力漏洞。纵观收受“红包”者,他们所处的工作岗位大多数都是“肥缺”,因为只有“肥缺”才有人为了自己方便而给其送“红包”。所以,要想根治“红包”腐败,还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肥缺”不再肥,成为“清水”。 “红包”清单不能止于统计一个漂亮数字,更应该依此当做一个举报线索,细查送红包源头,收红包之总数、大小,并拔出“萝卜”带出“泥”,在传递震慑中,让更多执观望态度者上交红包更主动、更彻底,而之让中国“红包”文化真正回归喜庆与纯洁。(文/木子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