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毕业生未就业的首要原因。报告显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源不足、个人能力较弱、交往能力较差,就业弱势累积明显。在求职被拒的原因中,缺乏工作经验是首要问题(54.6%),“专业不对口”排在其次(45.9%),“缺少面试经验”排在第三位(31.0%)。(12月2日《光明日报》) 面对这份报告,很多应届毕业生注定五味杂陈。因为他们尽管能力再好,也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缺乏经验却成为求职“拦路虎”。这反映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过分要求的不断提升,而诱发企业如此要求的却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大于求。试想,如果劳动力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话,每个企业哪里还有机会挑三拣四,甚至罗列各种过分要求。可见,让缺乏经验这样的条件消失,必须从源头上来处理,找到根源所在,方能对症下药。让应届毕业生有更多的信心,也让就业率有着不断提升的机会。 之所以说缺乏经验不该成为求职“拦路虎”,因为应届毕业生本身就没有工作经验。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最多也就有毕业前实习的机会,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实习不等于工作应该也不能算工作经验。既然如此,每个应届毕业生都是一个样的,他们没有工作经验。而面对这样的现实,用人单位提出工作经验的要求,不过是对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一种养尊处优罢了。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决定了用人单位有着更多的发言权,是他们在选择学生,而学生只能不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包括薪资要求等各个方面。 而要舍弃这样的经验,公平对待每一个应届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似乎又不太现实,因为用人单位讲究的就是效益,是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和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对企业来说有着天壤之别。如果单单从企业角度看,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未可厚非。但是,工作经验从哪里来?只有工作才有经验。按照用人单位这样的逻辑,所有应届毕业生都将不能就业,因为他们没有工作经验。而向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敞开怀抱的企业也就成了“吃螃蟹的”。而从长远看,没有经验的学生或许就是企业的新鲜血液,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 观念的转变来源于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变迁。但在劳动力市场没有变化前,学校和当地就业主管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学校多多帮助学生练习就业渠道和实习机会;就业主管部门开辟专题讲座,给用人单位灌输各种招聘常识。不断改变用人单位的“有色眼镜”,让缺乏经验不再是求职“拦路虎”。(王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