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共立案查办11案11人,其中,发改委国家能源局5人,发改委价格司5人、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1人,分别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新能源司司长、核电司司长、电力司副司长、煤炭司副司长、价格司原司长、现任司长、副司长、副巡视员,价格司原领导班子多数涉嫌职务犯罪。(12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 谁人也未曾料到发改委会在反腐中成为中央部委中的另类标杆,单单一个价格司就有高达5名官员涉嫌贪腐被查,如此规模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在这好似山洪到来山体塌方一般的贪腐落马,让人不禁疑惑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在仔细想来过后,发改委塌方式贪腐看似偶然但却必然。 诚然,腐败产生的根本在于贪腐之人,其人身不正,不自爱、不自重,但更大程度上却折射出的是在权力未曾得到有效监管下,侥幸心理的存在放大了官员内心中潜藏的罪恶。在既往,对于该些手握重权的官员们来说,难道真都是无一例外的在完美潜伏?恐怕不然。其实在很多时候一些贪腐官员早就显露出了一些端倪,然而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内部监管却形如虚设。让该些官员在被上级查处之前,无一例外都是优秀的干部、廉洁的官员。因此可以说,是内部监管的流于形式让官员的欲望在膨胀。 此外,发改委在民间号称“小国务院”,掌管着全国重大项目以及重要物质物品价格定位,其权力可见一斑。仅仅但从价格司来说,葛兰素史克在中国出厂价为142元,而在韩国只有18元,在加拿大不到26元,在英国不到30元,如此之大的价格悬差注定的是无比巨大的利益。这样巨大的利益蛋糕只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更注定让官员会经历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权力的运行并不阳光透明就只会早就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让官员甘于铤而走险。 因此,发改委出现塌方式的腐败并不偶然,在这腐败的背后有着其必然。在深化反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的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透明下运行,更需要强化的是内部的监管,不能再让内部监管变成了纸面上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