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武汉即将迎来“电视问政”开考,对武汉“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的结果进行总结通报。昨日,已有江岸、江汉、硚口、黄陂四个区通报了承诺整改情况,四个区共问责359人。(来源:荆楚网) 我国电视问政节目始于2002年郑州电视台的《周末面对面》,作为一种新形式的问政方式,能将一些原来群众不知道的问题揭露出来,原来不敢曝光的东西也被摆在了明面上接受群众审阅,既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也让地方政府找到真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尽管电视问政“热”逐渐在全国各地逐渐蔓延开来,不论是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在成效成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面临着诸多考验。 一是政府官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新型的现场问政方式使得政府官员短期内较难适应,对于可能遭遇的猛烈“发难”和“质疑”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个别行政部门和官员在日常工作中懒、散、软,不作为甚至是乱作为,对问题一味地遮掩拖延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这样的政府官员变便会故意推脱,或是在现场坐立难安,很难过电视问政的关。 二是现阶段公民的参政水平和政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作为问政的主体,现场公民能否切实就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政府官员进行高效率的沟通,是一大重要难题。就我国目前的公民政治生态而言,公民政治冷漠延绵已久,有的公民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能力,有的是还没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是因为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失望而觉得自己难以发挥预期的影响,种种原因都会影响公民参与现场问政的积极性和公民表达公众诉求的效果。 三是“电视问政”与后续施政的紧密性需改善。虽然各地通过电视问政能将问题暴露的很彻底,但一些普遍问题还并没有得到根治。“电视问政”这种新形式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公民与政府的互动,解决公众切身利益相关问题,最关键的是,是否问政和施政脱节,问而无果,流于形式。如果问政而无解,将极大地伤害和削减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其问政的效果自然也将大打折扣,长此以往难以良性发展。 “电视问政”属于一种新型的干群沟通监督渠道,若能够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将能有效防止过度的政治冷漠,从而使“电视问政”更好地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确保权力运行的公平、公平、公开,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