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失40余天后,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被当地官方证实失联。据记者了解,实际上,郭宜品失联一事,当地官方早已掌握,并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只是一直未予公布。直到警方的一份排查提纲被人在网络上曝光,当地才承认此事属实。(《新华网》,9月21日) “郭副市长”失联一事一经曝光,人们不禁唏嘘一位堂堂副市长就这样说“丢”就“丢”了。然唏嘘之后,人们不禁猜想这位副市长为何失联,是因陪伴母亲治病而无心仕途,还是像以往失联官员那样因腐败事件暴露而潜逃海外?这样的猜想,我们相信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最终会水落石出,其失联的真相必将大白于公众。而笔者关心的是:洛阳官方既然对郭宜品失联一事早已掌握,并成立专案组调查,为何不及时向公众证实,难道真的以为官员失联只是政府的事,人民群众无权也无必要知晓吗? 或许,洛阳官方采取这样的方式,其原因是基于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这样的出发点,也可谓用心良苦。然而,当失联一事最终曝光并经证实,当地官方却数度缄默,罔顾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民意。殊不知,随着郭副市长的失联,相继消失的可能还有洛阳官方的颜面与公信、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导致这一切的最终原因无疑是当地政府对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罔顾。 在当下,随着反腐力度的纵深,这样的“郭市长”可能还会出现,我们如何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是遮掩,还是欣然接受群众的监督?正所谓,沙越捂越漏,墨越描越黑。我们应当积极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跟上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主动融入到网络办公中去,问政于网络;不要捂着掖着,政府的事就是群众的事,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真正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这样才能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的同时,提升政府应急和公关能力,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文/汪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