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9月16日 中青在线) 院士、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这是此次演讲最让人关注的吗?表面看来如此,倘若没有这些头衔,也不会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更不会让首都6000名研究生“入场”。不过更让人关注的以及竖然起敬的是一位学人的操守:93岁高龄,走路需要人搀扶,竟然坚持站着讲完了35分钟的报告。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后排大批学生纷纷“倒下”,呼呼睡去。 我们应该把板子打向这群学生,怪他们不懂得尊师重教,放弃这次很好的求知机会吗?不能!首先,我们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大学里有没有在课堂上呼呼欲睡过?撇开自身很困没睡好觉之外,很多人在课堂中大睡不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讲得“太差”,让人提不起兴致来。面对此景时,我们很少责怪学生,过多地将目光放在老师上。关于这件事上,难道我们就要因为对方是院士是国家科技最高奖,就要反转枪口厚此薄彼? 那么我们是否就应该责怪吴老《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太陈词老调了?也不能。这个题目无论在何时都不过时,无论何时都能吸引住一批喜欢听励志故事的人。再者,一个92岁的老人,你能让他再跟壮年时那样激情四射,抑扬顿挫地调动起现场的情绪吗? 板子应该打向的是活动组织者,以及背后那只权力的手。他们没有考虑这6000名新生到底愿不愿意听,强行地将他们推入会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为自己想听的别人一定也想也应该听。这就是权力的蛮横。别忘了,时代在变,学生的心理兴趣也在变。一个教育者采用蛮横的手段,让学生去听演讲,即使演讲者是德高望重才智兼备之人,注定也会有反对声的。 听演讲报告,应该是自愿原则,不能赶鸭子上架。一个大学教育者,不顾及别人的自由,只是一味地使用权力,这不是一个教育者应该做的。倘若换个做法,采取自愿原则,并广而告之,那么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就不会来了,也不会出现大批学生呼呼大睡的场面,继而吴老也不必遭受如此尴尬之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