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按照计划,今天上午9点,黄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五楼应举行一个小型的开标会,为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购制服。但这次看似普通的招标会除了吸引一些小型的服装企业,还吸引了多数舆论的关注,大家关注的焦点直指“49万天价制服采购费”。 从黄石的回应中称,150套的说法不够准确,应该是150人,制服中有些服装是2套而不是1套,通过公开采购列表公示出服装的数量和单价,用简单的乘法和加法,不难得出每套制服3200多元的价格,而且价格和数量都是在“法定”范围内。这样看来,黄石的回应并无破绽,仿佛是天衣无缝,当初只是因为一时的口误而引起了网友的误解。 然而笔者认为,有些地方还需要进行深入地推敲。在2014年2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财政部发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制式服装及标志供应办法》中还有这样一条规定:服装制作所需经费,由个人负担工料费的30%,其余70%由各级财政予以安排。 由此看来,我们还要做一个算术题。采购中所预算的每人3266元制服费用,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财政予以安排的那70%的部分,也就是说3266元只占制服费用的70%,另外还应该有服装的使用者个人负担30%。那么这样算下来,整个制服的费用应该是:3266除以70%约等于4666元。而这个数字,仿佛在任何解释和相关报道中我们都没有看到。而这4666元又如何解释呢?又会有谁来负责解释呢? 其实,不难想象,不管是药监局也好,还是采购中心也罢,可能没有要职工个人掏腰包来买制服的意识,也忽略相关规定中,制服需要个人负担一定比例的要求,而错误地将服装的全部价款统一由财政予以安排。这种行为又暴露出什么样的作风呢?此举会不会玷污制服的清白,给执法人员的形象抹黑呢? 众所周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维护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穿着制服的执法人员,更是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是正义的化身,若他们执法犯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在制服还没有穿上身上时,就有不严格按照规定办事的嫌疑,这又如何让群众信服呢? 对“天价”制服的回应,还要实事求是,有错认错,知错就改,不应成为一道算术题算来算去,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