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热衷高尔夫……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不落腰包行腐败之实。 (新华网 8月21日) 握财权的官员(包括国企负责人)与奢靡的职务消费,往往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很多官员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由公款埋单,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官员们在职务消费上大手大脚,是因为这些人的公仆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他们是否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己任不好说,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习惯多已养成。不管是因公出差,还是因私出游,坐舒适的机舱,住奢华的酒店,吃丰盛的大餐,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敢不敢花钱被当作有无魄力的试纸,有没有派头被视为招商能否成功的关键。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了民生的艰难,下意识地把自己当作了理当“享福”的人,为公务所需而备的预算被他们当作私人小金库任意支用。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 职务消费是公职人员履行职务而带来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合理的职务消费是公务人员履职的基础条件,也是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对此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但问题是,在一些地方,职务消费已经变了味道,过度消费、假公济私、权力寻租等有不小的市场。这些做法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体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不少时候,面对以“三公消费”为典型的职务消费过度,民众都会发出这样的愿望:政府少一辆豪华公车,或许就能为孩子们多购一辆安全校车;官员们少吃一顿大餐,孩子们的营养午餐就会更丰盛……尽管,职务消费中省下来的钱未必会投入到对应的领域,但势必将变成公共福祉,而非一些权力群体分享的蛋糕。 那么,如何才能抑制这种“不落入腰包的腐败”呢?笔者认为,还是得靠阳光下的监督。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当下,群众希望规范职务消费能尽快有实质性突破。清理乱象,必须先规范权力;再就是立好规矩,把职务消费主体、范围、形式、数量、监督、奖励和处罚等规定清楚;此外,审计、监察、财务等部门也要严格监督、依法惩处。只有让那些坐超标豪车、喝天价酒的干部真正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股歪风才有可能刹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