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英德市新农村示范点横山下村41套房已验收,其中36套有情况;政府拨款百万无部门管质量,面对新村成堆的质量问题,横山下村的村民感到很痛心,但也很无奈。(7月28日《南方农村报》) 为了建设普普通通的农村住房,扶贫部门拨款,专业队伍施工,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实施,本是众人拾柴,火焰却不见了,谁人能信?然而这样的悬疑剧却真实上演在了广东英德。 其实说这房子“普通”恐怕不妥。英德市贫困村横山下村,生活条件差,当地政府遂以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名义,实行整村搬迁,并给每户补助3万元。尽管对某些官员来讲,“示范点”只多了一层政治意义,但在老百姓心里,则是十足的美好期待,希望在全国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的喜人环境中,这个示范点能跟随“前辈”共同“致富”。 然而正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痛”,两年时间过去了,计划中的新家却成了“水帘洞”,专业机构鉴定结论是安全性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就这样,曾经被村民寄予厚望的“示范点”被炼成了“失范点”,也是“火焰不见了”的现实表述。悬疑剧的答案,都去哪儿了? 尽管笔者未经历建设过程,但从村民的维权中便能嗅出一些端倪。住建部门认为“新村建设属于农村自建低层房屋建筑,不属于住建局的监管范围”;镇政府称“工程交由村里操作,镇府没参与,只是指导”;扶贫办的“没资质监管”更言简意赅。有关部门踢皮球的“脚法”看似“理论联系实际”,实则经不住推敲。是不是自建建筑,可否征求了扶贫部门和村委会意见?镇府又在“ 指导 ”什么,难道懂专业技术?或者指导如何接待上级部门?扶贫部门“监管资质”更可笑,难道某人看见小偷作案,还要专门向公安局申请“抓小偷执业资格”才能抓小偷吗? 镇人大副主席黄某的解释同样奇葩。先是质量问题,被当成鉴定标准过高造成的。或许笔者“孤陋寡闻”,没听说产品不过关却怪标准严,但知道最近闹得火热的福喜变质肉事件里,不见有人质疑人为何就不能吃变质肉。其次,认为村民抓住房屋质量问题不放,是因为他们想不付工程余款就入住,这不就是那个以什么之心度什么之腹吗?不知黄某在人大副主席之位上该做些什么,但却知道此人在个人品质上是个什么样的“范儿”。 关于农民的切身利益,从中央到地方,都不缺少利民为民的好政策。此案中的整体搬迁建设新农村,就是改变其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之举,然而在执行中却严重走样。面对众多部门参与、巨额资金投入的住房工程,居然连最基本的质量监管方都难以明确,可见有关部门推诿搪塞是何等的“厉害”、漠视民情是何等的严重、履职尽责是何等的“失范”。如此,“示范”工程彻底变样也就不难理解。(冬月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