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刊发的人民日报头版再次刊登了江西夺刀少年的新闻,图片篇幅大小超过了同版的“习近平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图中表明,因见义勇为错过高考的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和易政勇7月2日在宜春市第三中学考场迎来单独高考,考试成绩与录取工作将在7月份完成。(2014年7月3日 人民网) 夺刀救人的“最美考生”柳艳兵,见义勇为的青春行动,在几起恐怖袭击和暴力杀人案之后,无异于一种巨大的正能量,感染着全社会。然而又因为“夺刀少年”高考考生这一特殊身份,让这一故事多了很多续篇,因见义勇为负伤而错过一年一度的高考,考生、家长、社会、学校、有关部门将怎样面对“夺刀少年”的高考,一时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相比于社会上热议的保送,教育部目前的表态是“待他们身体康复之后,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对于公共权力部门而言,法无授权即不可为,笔者对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于单独高考到底是不是有法可依,只能留待专家学者来解答。 高考一年一次,多少年来一直如此,为了两位少年,今年组织了第二次高考。笔者不禁要问,不一样的题目,录取分数是保持一致还是另外划线;两位少年因为他们的英雄壮举获得了第二次高考的机会,那么全社会还有更多的因为其他原因而错过高考的人,他们中或许也有孝或者善的,为什么不在考试之列。其实这种方式不管是对考察内的两名学生还是考场外的莘莘学子,都难言公平。 我无意做任何对英雄抹黑的事情,但是单独为某两个人定制的高考,恰恰是中国目前一种名人效应的最好诠释,看来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果然不虚。特事特办,这在中国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后门”也成了中国一种最特殊的门,这也让中国一直所追求的法治社会,在规则的弹性和原则性面前几乎化为泡影,不管有多么完美的法制,似乎总存在被人治越过的风险,或者因为“权力”或者因为“名人效应”,中国法治社会道路之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诚如大家所言,他虽然不能参加高考,但是他已经在人生的考场上,交出了另一份完美的答卷。英雄的行为既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彰显,又是对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没理由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但是单独高考一定不是最合理与合法的解决途径。 几十年来,高考因为其对人生重要的影响,已经被妖魔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历年来高考之怪象就可见一斑。笔者想说的是,高考仅仅是一种选拨人才的方式,而目前也存在诸如保送或者自主招生等选拔方式。与其越过高考的规则而带来更多的社会不公,不如采取保送和自主招生这些更能服众的方式。 对于“夺刀少年”的壮举,笔者也是钦佩有加的,对于柳艳兵的事,笔者主张应当保送入学,至于什么样的学校,应尊重高校和学生双方的意愿,高考加分有用分值衡量道德高低之嫌,但是将道德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辅以对智力方面的考察,媒体报道保障了公开、透明,这才是两全其美的解决方式。不仅如此,高考选拔人才的积弊日显,通过道德与智力双方面的考察来完成对人才的选拔应该作为以后人才选拔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