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8时发现,中共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同志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经公安机关现场初步勘察认定,符合自杀特征,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另据其亲属介绍,陈白峰同志有多年抑郁症病史。(6月5日,新浪新闻) 一段时间以来,不时有官员自杀的消息,疑问、困惑、谣言也随之四起。官员自杀现象愈演愈烈,官方版的“自杀原因”却越来越同质化。君不见,官员自杀之后,马上就被有关部门包上一块“精神抑郁”的裹尸布,然后再殓入写着“未发现腐败问题”的棺中,开个高规格的追悼会,事情就算到此结束了。 官员也是人,如果工作、生活压力太大,且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与化解,的确会出问题。可是,联系以前很多官员自杀,抑郁症、情绪不好、身体有病,也都是频繁出现。问题是,这些说法无法祛除人们疑虑,反而增添更多疑云。老百姓并不容易糊弄,我们要怀疑,官员们收入不菲、衣着光鲜、动辄车马、八面风光,为何寿星公上吊——嫌命长?背后是否存在见不得人的猫腻? 公众对官员自杀事件的敏感,源于以往的经验和认知。因为相当一部分官员的非正常死亡和腐败、失职、黑幕相关。公众的流言蜚语中,有不理性、有窥视甚至消遣的成分,但是难道公众的怀疑就是偏激的,缺乏理智的想法,在笔者看来,对官员自杀真相保持怀疑态度,恰恰是理性的行为。 陈白峰,这位位高权重的副市长,本有着体面的生活,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压力何来?抑郁何在?他所享受的心理教育应该说超出了我们普通人,有着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那么为何普通人抑郁之下尚不得自杀的情况下,官员自杀却成为了一种时尚,他们到底承受了怎养的压力?难道真是殚精竭虑的为工作,还是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人们总要去猜测一个官员的自杀原因到底是因为个人问题,还是在畏罪逃避,或是充当了替罪羊,这其实是法治的悲哀,是信息公开的悲哀,政府要及时公开官员自杀信息,不能以简单的精神抑郁成为苍白的理由,如此,公众才会有理性的态度,才不会瞎猜乱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