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太原市迎泽区帽儿巷27号的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晋绥铁路银行旧址”,是民国时期山西的重要银行。去年6月,摇身一变为“惠公馆”,成了集“吃、喝、玩”于一体的娱乐会馆,成为当地群众的热议话题。(1月23日 网易网) 国家禁令之下,这些文保单位如何实现变身?经过调查发现,此类文保单位大都为市、县、区级的低等级文物,且存在文物权属复杂、保护经费少、长期保护不力或挪作他用的情况。产权复杂、长期缺乏保护是目前低等级文保面临的现状。文物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文物执法不严也是低等级文物保护面临的一大困境。 但无论如何,文物保护单位最后演变为高级私人会所,这也太不应该了。 对此,基层文物保护人士和专家建议,避免“文保”变“会所”,亟须完善文物认领制度,建立权责清晰的管理办法,增强文物保护的经费保障。 在中央禁令的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些官员肆无忌惮,目无法纪、奢靡成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将奢靡转入地下。而一些私密会所的商家更是相当“贴心”,为了使得官员们享受得“舒心”,吃得“顺心”,除了对客户信息做好保密,还为客户的座驾做好了保密工作。近年来,公、私会所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其楼堂内装潢豪华,纸醉金迷的生活,普通百姓更是难以想象的,社会影响无比恶劣。 然而私人会所极其隐蔽,要想不动声色将其挖出来,实属不易。因此发挥群众监督很有必要,发现一起、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加大群众举报奖励措施,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在群众中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围,才能彻底清理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场所,彻底清除滋生奢靡腐败的“温床”。 整治“会所歪风”还必须多方位进行,一方面要整合工商、住建、公安等部门集中整治各种高档私人会所;另一方面要从制度上管好党员干部,切断党员干部与会所的沟通渠道,凡是出入私人会所和接受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的,一律视为违规违纪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市级文保单位的合理利用,须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那为何文物保护单位会成为会所,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了,这背后是否存在巨大的利益和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在整治“会所歪风”的今天,这股“歪风”吹到文物保护单位,惩处力度就不仅要“亮剑”更要落“重锤”。 |